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果令世界瞩目,然而在当今世界经济低迷,外需无力、内需不足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由过去的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改善日趋尖锐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需求愈加迫切,同时也需要时间和配套措施来进一步消化前期的刺激政策。因此,需要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很多学者也都认为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此外,城镇化体现了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发展程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趋势。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农民工的真正市民化关系到未来我国的城镇化和现代化,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及维护稳定的需要。总之,城镇化是每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做好这个新课题,新型城镇化将在新时期释放巨大的能量。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该省的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三年大变样”战略实施之后,河北省城镇化率稳步提升、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建设成果显著。但从总体上看,通过和北京、天津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可以发现该省的城镇化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城镇化率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北京和天津相比更是相差甚远;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迅速,但城镇化率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有波动但仍然过大;城镇建设依然不足以及令人担忧的环保问题等。因此,研究河北省的新型城镇化问题,对该省的城镇化建设及发展对策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次,本文利用spss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了分析,根据其得分情况,找出其城镇化建设的优势和短板,进而保优势,补短板。接着,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河北省未来五年的城镇化率进行预测,以期调动人们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并给予前瞻性指导。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果,从五个方面提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综述。首先是国内学者的新型城镇化研究现状,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与述评。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对城市化和城镇化进行了辨析,从而对城镇化的来源与特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然后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程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发现其内涵和特征。最后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城市化思想、区位理论、二元结构转换理论和协调发展理论。第三和第四部分为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的实证分析部分。首先根据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以及科学性、综合性、可获得性等原则建立了影响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省11个地级市城镇化水平。然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河北省未来五年的城镇化率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主要是政策建议。根据第二部分的分析结果,结合河北省的“省情”和“市情”从宏观层面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