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有机发光器件(OLED)、有机光导体器件(OPC)等显示出非常优秀的特性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对有机发光器件和有机光导体器件的研究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大多数的有机半导体器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发光器件(OLED)、有机光导体器件(OPC)等显示出非常优秀的特性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对有机发光器件和有机光导体器件的研究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大多数的有机半导体器件中都存在金属.有机半导体、有机半导体-有机半导体等多种界面。在存在着电子供给层和载流子传输层界面的有机光导体中,界面的电子性质对电荷的传输和分布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改善载流子从电极向有机层的注入以及器件的行为,有必要深入探索和认识涉及有机光导体器件的各个界面,特别是研究金属-有机半导体界面的结构和电子态性质。通过对有序吸附层的研究可以获得许多有关有机吸附层和衬底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同时在无机衬底上控制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有序生长为改善有机半导体器件的界面特性,产生具有新颖电子性质的有机.无机混合结构提供了一种可能。
本文利用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对在Ag(110)表面上有机分子Fluorescein的生长进行了研究。首先用UPS测量了Fluorescein在衬底Ag(110)表面上不同覆盖度时的电子态特性。当Fluorescein在衬底上的覆盖度为一个单层时,来自有机分子的特征谱峰分别位于费米能级以下2.40,4.50,6.30和9.00 eV处。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谱峰发生了移动,当有机分子Fluorescein在衬底上的覆盖度为多层时,有机半导体材料的4个特征峰分别位于结合能为2.70,3.80,7.40,和9.80 eV处。当有机分子的覆盖度为多分子层时,有机分子受衬底的影响较小。谱峰随着覆盖度改变的移动说明:在有机半导体和金属的界面处,吸附层与衬底发生了相互作用。
本文还介绍了用角分辨紫外光电子能谱ARUPS研究了Fluorescein分子在Ag(110)表面上覆盖度为一个分子单层(ML)时的分子取向。结合用多重散射团簇(MSC)方法对光电离截面的计算,确定了Fluorescein分子的三苯环平面近似平行衬底平面,分子的C=O的轨道轴向接近于[110]晶向。
其他文献
有机光电器件由于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兴趣。PPV类共轭聚合物由于其器件制作工艺简单且价格低廉等优点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在本论
今天的人类社会是以加速度迅速增加的速度快速发展的,加速度的动力源自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下一次的爆发点目前仍旧尚未知晓。而这个爆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字化符合多普勒测量系统的研制,谱仪性能以及离线数据处理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二十余种纯元素的CDB谱形,并进一步研究了几组合金,氧
一维半导体纳米线具有独特的光电特性、柔性和易于集成等特点,因此吸引了科学家们广泛的关注。然而,制备出基于一维纳米线的高性能光电探测器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本文利用气
血液流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流体流动,它仍然满足流体力学中的三大基本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而不可压缩的Navier-Stokes方程就成为研究血液流动规律
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是人类代替化石能源的最佳选择。据统计,每年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能高达,是地球每年消耗能源的10000多倍。所以,只需使用具有10%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将照射在地球的0.1%的太阳光转换为能源,就足以满足人类的需求。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系列,但由于其工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等原因,导致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其成本低、
近年来,铝阳极氧化形成的具有独特结构的阳极氧化铝膜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利用阳极氧化铝膜为模板,在用于研制诸如光学元件、磁性材料、选择性吸收膜等功能材料方面,已经
30 多年前被提出的“自旋霍尔效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默默无闻。随着近两年在三维价带模型及二维自旋轨道耦合电子系统模型分别发现了“固有”自旋霍尔效应,这一领域开始活
近几十年来,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基本实现随时随地通信的梦想,相应地,人类对高性能大容量无线通信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射频与通信集成电路的研究已
该文首先总结了前人提出的各种目标表面BRDF模型——经验模型、几何光学模型、理论模型等,分析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论述了随机粗糙表面几何光学统计特性——遮蔽函数、小面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