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农村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生活垃圾产量迅猛增加、成分日趋复杂,加之农村垃圾管理系统不健全,随意倾倒、就地堆放现象普遍,造成了农村空气、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质量,继而直接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还浪费了大量宝贵的生物资源。因此,如何改善农村生活垃圾状况,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针对我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现状,本文运用准公共品、外部性等相关经济学理论,通过博弈论等经济学方法从不同参与主体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创新运作模式,并通过计量经济学原理与典型案例进行论证分析。最后,为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效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资料。具体来讲,本文首先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详尽综述,由此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接着,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描述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存在处理服务供给不足现象。继而解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困境的成因,从居民、市场和政府不同主体分别通过外部性、准公共品和考核体系等相关经济学原理,分析制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因素。然后,基于准公共品视角探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运作模式,试图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资金来源和供给模式这两方面问题,结合准公共品特征提出公共财政和处理费共同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金来源,并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在充足资金源前提下考虑引入市场机制,提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公私合作供给模式,并在该模式下构建处理费定价模型,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农村进行实例验证。最后,为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效率,提出具体四方面的政策建议: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建立多方参与的评价和监管体系。本文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1.本文基于准公共品视角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在选题角度上比较新颖,通过对浙江部分农村地区的调研,有针对性地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准公共品特征提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政策思路。2.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的可行性。在资料的获取上,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等方法来获得一手资料,再利用政府部门的有关文件、工作报告、统计年鉴等获取二手资料,通过对农村居民就生活垃圾处理缴费意愿的调查,结合双边界二分式调查法和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开展和实施收费制度的可行性。3.本文提出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创新运作模式,并在该模式下构建了处理费定价模型。本文通过现有文献对准公共品运作模式进行了全面地分析,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供给模式,同时,尝试性地就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公私合作供给模式构建处理费的定价模型,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农村进行实例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