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胶东西北部的焦家金矿田是我国最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是举世闻名的“焦家式”金矿发现和研究基地。区内的金矿床与岩浆期后热液交代蚀变作用密切相关。但是,随着深部找矿难度的加大,对于蚀变岩的规模、成矿过程和地质测量方法等方面,急需进行理论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在导师“构造岩相填图”的思路指导下,选择“焦家金矿田构造蚀变岩填图与矿量预测”作为学位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本人参加了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整装勘查项目《莱州招远地区构造岩相体系演化与成矿规律研究》、山东黄金集团生产项目《玲珑矿区九曲-大开头矿段-1000~-1500米深部地质找矿方向研究》、《新城金矿-330m中段149线到158线矿体赋存规律研究》、《灵山沟金矿构造蚀变岩空间分布和矿体赋存规律研究》等,通过细致的野外调查和系统的室内测试分析,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按期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1、编制了1/5万“焦家金矿田构造蚀变成矿图”。通过5条区域长达220km构造蚀变剖面测量,并结合矿山巷道剖面的实测,厘定了石英脉硅化蚀变带、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强钾化花岗质蚀变岩带和弱钾化蚀变岩带的分带特征。通过野外测量和室内分析,首次完成该图件。2、填图结果显示:(1)蚀变岩的规模和范围与前人观点完全不同。蚀变带的宽度不只是几十米,具备规模性的金矿蚀变带宽度超过一公里,焦家-金华山剖面构造蚀变带的宽度可以达到3km;(2)矿床的大小与蚀变岩的规模相关,广泛发育金矿床的焦家断裂北段蚀变带规模较大,焦家断裂南段蚀变不发育,目前没有发现大型金矿;(3)蚀变岩的分带特征决定了矿床类型,强钾化蚀变规模大于弱钾化蚀变的规模的地方发育蚀变岩金矿,而强钾化蚀变小于弱钾化蚀变则形成石英脉型金矿。3、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表明,蚀变岩型金矿成矿过程中,SiO2、MgO、K2O、MnO等主量元素和Rb、Ta、Ce等微量元素大量迁入;石英脉型金矿成矿过程中,MnO和Rb、Ta、Ce等微量元素大量迁入。这两类矿床的蚀变阶段对比发现,绢英岩化蚀变阶段都是矿化元素富集的主要阶段。4、利用CIPW法对各蚀变带岩石组成进行计算,建立各蚀变带矿物交代剖面,结果表明,蚀变岩型金矿的主要蚀变过程是钾长石化和硅化作用;石英脉型金矿的形成主要依赖硅化和去钙化作用。5、对焦家金矿田的主要蚀变岩带(-1000米以上)进行了矿量预算,采用“蚀变带的矿量=该蚀变带的总质量×该蚀变带的平均金品位”的计算方法,得出绢英岩化蚀变带的金金属含量约为715t,强钾化蚀变带中的金金属含量约为978.8t。结果显示,焦家矿田的潜在矿量是1693.8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