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nChu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9例,其中男55例,女34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2.5±10.9)岁;81例为单侧骨折,8例为双侧骨折;19例为开放性损伤,70例为闭合性损伤;均于骨折后2小时~7天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应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双侧跟骨骨密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9例检测双侧跟骨骨密度作为对照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变化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单侧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表现为1~3月快速降低,3~6月缓慢降低,术后6个月时骨密度最低,6~12月缓慢升高但仍未恢复伤前水平的变化规律。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健肢、患肢、对照组BQI值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侧下肢骨折术后男性与女性相比,不论健肢还是患肢男性比女性BQI值均略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侧单发骨折不同解剖部位之间相比,术后各月份健肢、患肢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骨折与双侧骨折患肢相比,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单侧患肢较双侧患肢骨密度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开放性损伤Gustilo-AndersonⅢ型与闭合性损伤患肢相比,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损伤Gustilo-Anderson I、Ⅱ型与闭合性损伤患肢相比,术后各月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愈合过程中,下肢骨密度出现快速降低(1~3月)-缓慢降低(3~6月)-缓慢升高(6~12月)的变化规律,可能与骨折术后肢体活动量减少、骨机械性应力减低和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有关,骨折解剖部位、性别对术后骨密度变化无显著影响。为防治骨密度下降、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发生,需要早期积极功能锻炼及联合药物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3853例LC手术中41例中
[目的]对比分析PS型固定平台与旋转平台置换术后的近期临床疗效、膝关节形态学纠正情况及三维步态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
目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需要二氧化碳气腹,其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大,包括改变呼吸动力学,影响肺循环功能,二氧化碳吸收入血发生酸中毒等。术中呼吸管理时,应注重保护肺功
目的: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患有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s)的患者数量被报道不断增加,这使得经皮椎体成形术(PKP)这种可以有效治疗OVCFs的方法在临床上被
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是习总书记在新形势下为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提出的治党方略,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共产党人心学的“心”,是理想信念
[目的]1.探讨玻尿酸隆鼻致血管栓塞后玻璃酸酶的使用时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2.探讨高压氧治疗的应用与玻尿酸隆鼻致血管栓塞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包括临床部分和基础
[目的]评估国内多个临床中心公开发表的腹主动脉瘤临床研究文献,定量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围手术期情况,探究我国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现状、并发症及预后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
目的:评价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在羟考酮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8~12周龄,体重20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测量正常成年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腰4(L4)神经根与腰5(L5)上关节突
目的 观察艾灸预处理天枢穴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大鼠结肠TLR4/TRIF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防治UC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