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与向往——《东方杂志》(1932-1937)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dwe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方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著名的综合性期刊之一,而20世纪30年代又是它最具影响的时期。本文以这一时期的《东方杂志》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介绍和分析其刊载的文章,考察当时知识分子对国内外重大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第一章《东方杂志》的缘起与变化。首先回顾了《东方杂志》创办及其发展的历程,然后着重探讨了复刊后的《东方杂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及其原因。最后,对《东方杂志》的主要编者和作者队伍进行简要的介绍。  第二章对国际热点的关注。《东方杂志》一贯重视对国际问题的报道和评论,而20世纪30年代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又为它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本文主要选取美国的白银政策、苏联的建设成就和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三个国际热点进行综述和评论:一、《东方杂志》认为,正是美国白银政策的实施,导致了中国政府最终放弃银本位,实行币值改革。二、《东方杂志》对苏联“一五计划”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肯定其实行的统制经济,认为是拯救中国的良药。三、对法西斯专政体制进行了批判,使许多对法西斯抱有幻想的国人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加强了国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  第三章对日本侵华的关注。日本侵华是震惊世界的大事变,也是中国人关注的焦点,《东方杂志》对此有大量的报道和评论。它批评国联和英美法对日本侵华的消极反应,并对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表示不满,从而提出中国只有团结抗日,才能最终获得胜利。  第四章对农村现状的分析与思考。《东方杂志》有众多文章讨论农村问题,涉及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危机的表现及其原因、解决农村危机的途径等内容。它指出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是导致中国农村危机的重要原因。同时,它对当时的乡村建设运动也做了客观的评价,既肯定其对于复兴农村经济的积极意义,也指出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村的落后面貌。  第五章对妇女儿童问题的关注。《东方杂志》重点讨论了妇女的地位及解放妇女的途径。同时,对与妇女自身相关的生育节制和娼妓问题做了介绍和评论。《东方杂志》认为,解决妇女问题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一环,要使妇女获得解放,需要改革旧婚姻制度,使妇女接受教育,把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以求得精神和经济的独立。  第六章介绍了知识分子的梦想与追求。知识分子借助《东方杂志》这个舆论平台,以“说梦”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形形色色的梦中反映出知识分子的“大同世界”之梦、“现代化国家”之梦及对中国前途的悲观。  第七章特点与评价。特点主要表现在立场中立、言论温和。同时对这一时期《东方杂志》做了历史定位,并对知识分子与《东方杂志》的关系做了分析。
其他文献
文章对大吉林河水库进行溃决分析,根据溃决型式,采用一维、二维耦合的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洪水影响分析,并模拟出溃坝流量过程和洪水向外的扩散演进过程,为大吉林河水库大坝安全
1958年发生的“大跃进”运动不仅仅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建设造成了严重后果,而且对文化、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1958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就发生了文化革命运动
在我国区域历史地理研究中,河南盐业行销区域变动是学者关注较少、研究较为薄弱的一个领域。但河南作为食盐消费大省,河南盐业的相关问题对中国盐业发展史研究而言,这显然是一个
1954年日内瓦会议结束以后,美国开始关注老挝国内局势的发展,将老挝看作是其在东南亚防御共产主义发展的重要缓冲地带。根据日内瓦协议规定,老挝将于1955年开始进行全民普选。美
自明末至清末,中朝中江关市持续近三百年,它在促进双方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中江关市发展过程曲折,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不仅有利于对中朝贸易的了解,也将推动对中朝关系的进一步
中心静脉输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重症、肿瘤、外科患者治疗,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了诸多益处,不仅减少患者的痛苦,也减轻了医疗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然而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中
在飞机制造领域有一句名言——“为减轻每一克重量而奋斗.”对于商用航空领域的每一家制造企业而言,减轻飞机重量,最终实现降低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实现更经济、更绿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