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全方位渗透,加上传统的户籍制度等对劳动力约束的制度逐渐放松,越来越多“青壮年、高学历”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已成为农村普遍社会现象,给农村社会带来一定影响,特别是转移对农业生产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转移究竟给流出地目前的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及对未来农业生产发展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并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政策引导来降低转移对农业生产发展不利影响和发挥转移对农业生产发展正面效应。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从实证上进行分析解决。西南地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及重庆市)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和主要农村劳动力转出地,研究西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发展影响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结论也将对其他劳动力转移地区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意义、概念界定、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主要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转移的途径、转移的效应及转移对流出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第三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发展影响的描述性分析。通过对西南地区转移前后农业生产发展各个方面的描述性比较分析,客观反映出西南地区劳动力转移前后在劳动力、土地资源利用、科学技术推广、农业生产性投入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的变化,分析产生该变化的原因。第四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的计量分析。计量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西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土地规模化经营、科学技术推广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影响。第五部分,结论与对策建议。通过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西南地区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发展短期存在负面效应。通过对西南地区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数量及质量下降、土地粗放化经营现象严重、科技推广受阻、农业生产性投入减少等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情况。第二,西南地区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发展长期存在正面效应。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使得转移劳动力及其家庭对土地依赖性减少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也有所提高。政策建议: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村留守劳动力综合素质;加大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吸引更多农村人才持续稳定从事农业生产;培育土地使用权市场,建立和完善相关中介服务组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