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纳米材料的无规堆砌:水下超疏油表面的构建与应用基础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下超疏油表面在油水分离、抗生物粘附、防油抗污、水下降阻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受到了研究者广泛的关注。对自然界中的水下超疏油表面如鱼的表皮、荷叶下表面、蛤蜊外壳等进行浸润性研究,发现亲水的表面化学组成与微纳复合的表面结构是其中最为基本的两个要素。一维纳米材料的无规堆砌可以制备具有纳米级别粗糙度的表面结构,只要赋予材料以亲水性质,便可以实现水下超疏油表面的成功构建。遵循以上思路,本文采用真空抽滤法与静电纺丝法,分别制备了单宁酸修饰碳纳米管涂层及天然高分子纳米纤维膜,证明材料表面在水下超疏油且抗油滴粘附,在油水分离领域具有应用价值。利用真空抽滤法将单宁酸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沉积到聚丙烯微孔膜表面构建涂层。涂层表现出空气中亲水(WCA=34.70),水下超疏油(OCA=164.8°,SA=2.70)的浸润性质,对多种油类表现出很强的排斥性及抗粘附性,并且能够在酸、碱、盐等不同环境下长期稳定。有机溶剂的清洗与单宁酸溶液的再吸附能够实现该涂层在“空气中亲水—水下超疏油”与“空气中疏水—水下超亲油”不同浸润性质间的转换。基于单宁酸修饰碳纳米管涂层的水下超疏油性质,该材料能够实现对油水乳液的有效分离。同时,利用修饰物单宁酸的物理化学性质,该涂层可以被应用于蛋白质负载、铁元素螯合、银离子还原以及羟基磷灰石的生长。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壳聚糖/PEO纳米纤维膜,并对溶剂性质、共混物PEO分子量、壳聚糖/PEO共混比例、电压和接收距离等因素进行优化。将不同脱胶程度的丝素蛋白样品共混后进行电纺,克服了丝素蛋白在水溶液环境下电纺试验重复性不佳的问题,成功制备了纺丝过程稳定,成丝形态良好的丝素蛋白纳米纤维膜。实验证明壳聚糖/PEO静电纺丝膜水下超疏油且对油滴抗粘附,将其覆盖于不锈钢网表面,水环境下可实现对油水混合液的有效分离。
其他文献
介绍了 FWX 系列旋流微泡浮选柱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在煤泥尾矿脱水中的应用,并与传统的机械式浮选柱进行了对比。认为旋流微泡浮选柱属国内首创,其技术水平达
基于当今社会对健康、安全所提出的越来越高的需求,传感器作为分析设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由于π-共轭体系化合物具有无机化合物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使得π-共轭体系化合物在传感器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能。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与构筑基于π-共轭体系化合物的传感器。本文深入研究了π-共轭体系化合物的组装,并建立了基于此的气体传感器阵列和生物传感器,主要内容如下:1、我们以四甲氧基苯基钴卟啉、萘酞菁铜以及
三氯乙烯、正己烷、苯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作为溶剂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科学研究领域,在某些特定职业工作场所,如电子、橡胶塑料及五金行业中,三氯乙烯、正己烷及苯系物的超标使用情况非常严重,这些有机溶剂经人体呼吸道呼入或皮肤接触进入体内后,会对神经、呼吸、生殖、心血管、皮肤、血液等系统和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此类有机溶剂经体内代谢后可在其尿、血等生物材料中检出其相应的代谢产物,对尿样中常见有机溶剂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