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部位、不同成熟度的烟叶,在干物质积累状况、叶片组织结构等方面有一定差异,在烘烤过程中内部化学成分的分解、转化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规律。而烟叶中的化学成分与烟叶质量之间关系密切,其含量的高低及协调性是判断烟叶质量高低的依据之一。本试验以山东地区主栽烤烟品种NC102为试验材料,对不同部位不同成熟度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以下简称PPO)活性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探究其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对NC102中部适熟烟叶在不同烘烤工艺下烤后烟叶质量进行了初步探讨,为NC102的成熟采收和烘烤工艺的改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烘烤过程中,中部烟叶PPO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规律,下、上部烟叶PPO活性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规律;下、中、上三个部位均在46℃左右时PPO活性达到高峰,54℃以后各处理烟叶中PPO活性基本消失;中部烟叶PPO活性随着采收成熟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下、上部烟叶则与之相反。不同烘烤工艺对NC102中部烟叶质量的影响以中温中湿处理效果最优,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中,比例最为协调。适于烤烟NC102的烘烤工艺为变黄期干球38℃,湿球37℃,定色期干球45℃,湿球39℃,干筋期干球54℃,湿球41℃。烘烤过程中,烟叶的水分含量变化动态呈现出变黄期失水少失水慢、定色期失水多失水快、干筋期失水少失水慢的趋势,水分含量变化整体呈现“慢-快-慢”的变化特征。在烘烤过程中,下部烟叶含水率最高,中部烟叶次之,上部烟叶最低;过熟烟叶水分含量变化最大的区间出现最早,适熟烟叶次之,欠熟烟叶最晚。淀粉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在烘烤前期变化较大,烘烤后期变化不明显。随着淀粉的不断分解,可溶性总糖含量不断上升,两者含量呈现明显的消长关系。上部烟叶和欠熟烟叶在烘烤之前淀粉含量较高。中部烟叶与过熟烟叶在烘烤时淀粉降解速度较快。烤后烟叶可溶性总糖含量在不同部位不同成熟度之间差异显著,以上部烟叶和欠熟烟叶含量最高。新鲜烟叶及烤后烟叶中蛋白质含量均以上部烟叶和欠熟烟叶最高。在烘烤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在前期变化较大,后期含量趋于稳定。下部烟叶提前于中上部烟叶发生大量降解,欠熟烟叶与适熟烟叶在变黄期降解速度较快。烤后烟叶中蛋白质含量下部烟叶高于中部烟叶高于下部烟叶,不同部位之间差异显著;过熟烟叶烤后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欠熟烟叶和适熟烟叶,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烟叶中烟碱含量相对较低,在2.0%-3.0%之间。烘烤前后,烟碱含量均以上部烟叶和欠熟烟叶含量最高,下部烟叶和过熟烟叶含量最低,且不同部位不同成熟度之间差异显著。在烘烤过程中,烘烤前期烟碱的降解速度要稍大于烘烤后期,总体变化趋势较为平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