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代汉语“原来”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形式与意义、共时与历时、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详尽考察,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原来”所表达的语义、句法表现、语用功能及语法化历程。全文共分五章,具体内容大体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总结前人的相关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本文的语料来源。第二章到第三章主要在共时层面上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角度详细地分析了“原来1”和语气副词“原来2”的功能和特点。第二章,首先从句法特征出发,对于“原来1”作为一个时间名词给出界定标准,并且区分于时间副词;其次,从“原来1”对各种词类的选择和“原来1”的句法位置说明“原来1”的句法特征,即“原来1”可以跟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搭配表示不同的义项,其句法位置也相当多样,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再者通过查阅词典描述了“原来1”所表达的语义,概括出“原来1”的语义背景,并得出“原来1”的语义特点;接着我们又从语用方面考察“原来1”,发现“原来1”具有衔接、话题、指称等语用功能。第三章,首先在句法上,界定了“原来2”作为一个语气副词的标准,并通过比较将语气副词区分于其他诸如连词、语气词、时间名词、时间副词等一系列容易混淆的词类;其次,通过分析“原来2”对其他词类的选择和与其他词类的共现说明“原来2”的句法特征;接着,从语义出发,考察“原来2”的语义特征,最后在语用功能方面,“原来2”作为一个语气副词,具有表述、评价、强调、指明预设这些语用功能以及连接、补正解说等篇章功能。第四章主要从历时层面考察了“元”、“来”和“原来”的语法化历程,重点阐明了“原来”在古代由时间名词逐步语法化为一个语气副词的过程,并且在现今社会中二者并存的一个事实;其次,对“原来”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做出解释,“原来”的语法化动因主要是句法位置的变化和语用因素的影响,“原来”的语法化机制则为隐喻以及语义泛化机制。第五章通过前面“原来”的语法化历程探索,以及一些与“原来”有着相似发展轨迹词语的举例,最后得出这类词语的演变规律,即怎样由一个古代的多义词发展为今天的同音词。最后是结语部分,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