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男子双打网球的竞技水平通过近几年来的比赛和训练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经过戴维斯杯等国际大赛,发现我国男子双打运动员的战术水平仍与世界优秀男子双打运动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我国男双选手的发球局关键分中,缺乏有效的得分手段,因此有研究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对比赛录像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从比赛中澳式站位战术应用时机、应用成功率和击球线路为切入点,来分析目前世界高水平男子网球双打选手在比赛中应用该战术的得分特征。这不仅能丰富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基本训练理论,而且可为更具针对性地提高我国男子双打网球选手竞技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以截止2010年ATP双打排名前20且进入2010年四大满贯男子双打半决赛的比赛选手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影像分析法借助德国SIMI SCONT技战术分析系统对2010年四大满贯男子双打半决赛及决赛,共12场比赛实况录像,统计分析选手们对澳式站位战术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1)发球方在关键分领先时使用澳式站位战术的次数要多于常规分领先时(P<0.05),一发使用率高于常规分领先时(P<0.01)。(2)发球方在常规分落后时与关键分落后时使用澳式站位战术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发球方在落后时使用澳式站位战术的总数远远少于领先时。(3)发球方在常规分平分时比关键分平分时使用澳式站位战术的次数多出近20%(P<0.05)。(4)发球方使用澳式站位战术,当网前选手向发球落点区移动时,发球线路的选择三条发球线路的使用在澳式站位战术的成功率中无显著差异(P=0.11>0.05)。(5)发球方使用澳式站位战术,当网前选手向非发球落点区移动时,底线选手当球发向接发球选手正手位时成功率最低(P<0.05)。(6)发球方使用澳式站位战术,当发球方网前人不动时,三条发球线路的使用在澳式站位战术的成功率中无显著差异(P=0.23>0.05)。(7)发球线路与网前人第三拍回击球线路的战术组合成功率最高的为底线选手发反手位后网前人第三拍攻中路。(8)发球方使用澳式站位战术时,发球方应尽量提高第一发球的成功率,强调发球落点的基础上应加大发球的力量,提高球速,同时做好网前截击或者底线击球的准备。(9)发球方使用澳式站位战术时,发球选手要变化发球落点和节奏,增加接发球方在接发球线路上判断的难度,使得不太强有力的发球同样产生较好的效果,而发球落点选择在对手的弱侧。如果对手的正反手接发球都较好,发反手稍微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