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居安老需求下的居住环境适老化设计研究——以青岛信号山住区为例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qjxti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加剧,城市养老居住问题逐渐引起多方重视,提高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宜居性已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城市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多,原有住区人口结构中老年人所占比重逐渐增大,特别是一些建成时间较长的住区,其性质开始由普通住区向老年社区转变。对于生活在这类住区中的老年人而言,与入住养老院、老年公寓相比,他们更倾向于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度余生。然而,这些住区的居住环境在适老化方面往往存在不足,其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针对上述现象,本文引入国外原居安老的养老理念,提出对存在适老化设计不足的原有住区进行改造的方法,力求满足老年人在熟悉环境中进行养老的诉求,同时改善国家现有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的现状。对此,本文分六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阐述了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及其带来的挑战,引出我国养老问题亟待解决的现状,并对相关概念做出界定,提出文章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了国内外养老模式、居住现状及相关理论,学习国外先进的养老理念,提出以社区为依托的原居安老是我国养老居住模式的趋势;第三章阐述了原居安老模式的特征,提出了原居安老模式下的需求分析,并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第四章提出原居安老住区居住环境适老化设计的原则及方法;第五章结合实例具体阐述原居安老住区居住环境适老化设计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第六章总结本文内容,并提出对我国未来养老状况的展望。  欲使老年人在原居住区中拥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应对其现居空间进行适当的改造处理,而本文提出的原则及方法能为改善原居老人居住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其他文献
随着建筑及技术的发展,生态建筑以及建筑的生态化逐渐开始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其中生态建筑的空间研究作为生态建筑研究的重要方面,极大的影响了生态建筑理论和其空间形态
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就研究目的与意义、既往研究、研究内容与方法等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岭南近代建筑研究建立地区体系的可能性;第二章主要对岭南建筑近代
学位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近代世界地震史上最严重的灾难性地震之一,给无数的人们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6万9千余人遇难,其中大多数被掩埋在倒塌的建筑废墟下面,倒塌
学位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建设好软件产业园区,是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概观我国的软件产业园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
学位
随着全球气候异常、自然环境恶化和传统能源过度消耗等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正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为了更好
学位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住区商业设施外部空间。居住生活原本就与商业活动密不可分,住区商业设施外部空间既属于住区物质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住区居民社会生活网络的重要节点,
学位
住宅立面作为室内外空间的界面,在住宅设计中很重要。它不只是为我们提供生活避所,还是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住宅立面设计有很有因素制约,本文重点在形式方面。本文通过对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