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男篮亚洲杯中国队以七战两负排名第五的成绩结束了比赛,这是中国队自1975年首次征战亚锦赛(亚洲杯前身)以来,(追平)历史第2差成绩。虽然中国队没有派出全部主力阵容而是以大部分第一次参加洲际比赛的年轻球员为主的队伍参赛,加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支球队的加入影响了亚洲篮坛的格局,但是失败难辞其咎。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亚洲篮坛,西亚球队迅速崛起,日韩篮球的快速发展,以及菲律宾卡塔尔引入归化球员的前提下,使中国篮球霸主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经过姚明王治郅等优秀内线球员退役,中国队内线优势越来越小。本次大赛中国队虽然平均身高在所有参赛队伍中排名第一,但大前锋位置的身高与对手队大前锋的平均身高几乎持平,身高优势已不复存在。大前锋队员不仅具有一定的身高优势而且不缺乏移动能力,在现代篮球比赛中的战术地位越来越高,是衔接内外线的重要位置,在防守端帮助内外线协防补防,在进攻端积极拼抢篮板球,获得更多二次进攻机会。而且大前锋球员也是快攻中的重要一环。因此,为了更好的对大前锋队员进行研究,本文以2017年男篮亚洲杯比赛录像中中国队及其对手的大前锋队员的攻防技术指标来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得出了以下结论:(1)中国男篮大前锋身高在亚洲区域具有一定优势,体重较轻,年龄较小,克托莱指数相比国外大前锋有一定劣势。中国大前锋在整体的投篮技术上相比国外大前锋较差,主要体现在3分球技术、勾手技术和挤靠投篮技术上,投篮技术较为单一。(2)接球技术方面,中国队大前锋队员以移动接球为主,原地接球为辅,传球方式单一,传球意图明显;传球方式以胸前、头上传球为主,体侧、击地、背后次之,其中背后传球与外国队员球有明显差异。(3)我国大前锋在失误上明显多于国外大前锋,在造犯规方面与外国大前锋队员相比处于劣势。(4)中国队大前锋队员突破方面,突破欲望不强,缺少进攻主动性,视野不宽广,尤其运球和持球突破能力差,对球的支配、控制能力较差。(5)我国大前锋在盖帽和干扰投篮技术上相比国外大前锋有明显的优势,防守端控制面积更大,抢断技术更好,防守对抗中有一定的劣势,造成犯规次数较多。(6)中国男篮大前锋队员拼抢篮板球能力不均衡,抢后场篮板较强,抢前场篮板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