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太行抗日根据地灾荒救治工作研究——以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五的旱、蝗灾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an860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荒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抗战时期,中国的灾荒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灾荒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一定的人为影响。对于灾荒救治,国统区和沦陷区政权虽然也曾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局部执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民为本”的理念,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进行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从根本上解决了当时根据地包括灾荒在内的各种社会问题。  中共太行抗日革命根据地在华北抗战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它直接威胁着日军在华北的统治。面对接踵而至的旱灾和蝗灾,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组织广大群众互济互助。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救灾手段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探索,开创了新的积极的救灾途径,带领和帮助边区军民进行生产自救。通过灾荒救治,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政治合法性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救治灾荒的过程,也是教育群众、对群众进行革命思想启蒙的过程,灾荒救治同革命宣传紧密结合,广大群众的阶级意识最终转化为现实的革命行动,使革命力量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太行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灾荒救治工作,不仅帮助人民群众克服了生活困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而且也为新中国的救灾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其他文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基层政协在我国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政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