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临床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例与非CHF病例,拟探究两组病例血清中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水平,进一步得知其与CHF及心室重构是否具有相关性,进而指导临床,为临床CHF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分别选取CHF患者(CHF组,依据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诊断标准分为II-IV级)以及同期住院的非CHF患者(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抽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T-proBNP水平及H-FAB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详细记录所有入选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心血管病家族史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在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心血管病家族史中,CHF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LT、AST、BUN、CR、TC、TG、LDL-C等临床资料比较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病例血清NT-proBNP及H-FABP水平比较,CHF组血清NT-proBNP水平及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亚组间血清H-FABP及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r=0.56,r=0.61,P<0.05);3两组病例LVEDD及LVEF比较,CHF组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血清H-FABP水平与CHF病因的关系,在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及原发性高血压中,H-FA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FABP水平与NT-proBNP及LVEDD呈正相关(r=0.72,r=0.67,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3,P<0.05)。结论:血清H-FABP水平与CHF具有一定相关性,参与了CHF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可以间接的反映CHF的严重程度,可以为CHF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