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思想发展历程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前尽管对“以人为本”各个角度的探讨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对于“以人为本”思想的渊源及其发展轨迹,往往选择一个角度研究,基本没有一个整体性、系统化的研究论述。本文试图站在一个相对更广的视角来研究“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历程。以“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演进为全文主线索,以中外理论渊源为两条副线索,通过对两条副线索的阐述、分析、归纳,最后引出“以人为本”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理论成果,科学阐释“以人为本”思想在各方面的体现,最终详细客观地勾勒了“以人为本”思想的整个发展历程。   本文的前沿介绍了国外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研究、国内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动态。着重介绍了国内对“以人为本”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进而说明笔者选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正文第一部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发展、演变,阐述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主要观点,说明“以人为本”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存在的紧密联系。这部分是文章的第一条线索,对中国民本思想通过两个时间段为来论述,一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二是近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影响,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思想交融影响。   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马克思本人“以人为本”思想产生的背景、发展脉络、核心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最后明确“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本质区别。这部分是文章的第二条线索,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部分阐述进入新时期,“以人为本”思想在改革实践中的创新发展,它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执政理念上的具体体现,说明“以人为本”思想是开放的继续发展的理论体系。这部分将文章两条线索合并,阐述当前“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及表现,进而总体上更清晰的把握“以人为本”思想的整个发展脉络。
其他文献
对中小城市棚户区进行改造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和关心的民心工程,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拆迁工作是棚改的重要环节,只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迎来了新思想、明确了新目标、开启了新征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沐浴着春风也面临着新形势。就国内情势而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
孝文化作为我国传统伦理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华夏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沉淀下的传统美德,是从古至今做人立德修身的根本。孝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不断指导着人们的思想
随着互网络技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几乎每个人日常的学习、工作等各方面都离不开计算机。据《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考大学生是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把握自考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探索自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对加强和改进自
西方工业社会出现后,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信心大大增加,甚至于妄图摆脱自然的依赖去征服奴役自然。在这种征服自然的意识驱使下,人类开始利用各种手段去开发自然资源,当资源被暴力挖掘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便开始反抗,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随着生态运动的蓬勃发展,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给人与自然缓和带来了希望。本文是以威廉莱斯的“控制自然”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