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逐步多元化,人口流动速度加快、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以及子女数量递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留守老人的数量逐年递增,学者预测2030年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将达到3亿左右,并且其中有90%是留守老人家庭,即留守老人的数量将超过两亿。随着年龄的增加,留守老人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并且长期缺乏亲情的慰藉,家务负担量过重等使留守老人成为了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留守老人的问题也使相关的其他问题席卷而来,如农村养老制度体系的建立、政府对农村老年人养老医疗等问题的经济承受能力、社会各团体对老龄化社会的责任感、和谐社会的构建等。由此可见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不仅是个别家庭的个别问题,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由此可见,逐步改善和提高留守老人生活质量、协调好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问题,是实现我国健康积极老龄化目标的基本保证。笔者在对相关的文献和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河南省柘城县伯岗乡的农村留守老人开展了实地调研,深入考察当地的留守老人生存现状。本文通过老年人层次需求理论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四个维度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并分别研究影响留守老人生活质量四个维度的因素以及影响留守老人对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的因素有哪些,由此简要得出结论:1.留守老人生活质量各个方面都低于非留守老人;2.“养儿防老”观念已过时,“多子多福”的旧观念也与研究结果不相符。3.情绪状态、躯体活动能力、受尊重程度、子女承担责任度四个方面显著影响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针对以上结果,本研究主要从政府、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探讨解决留守老人生活质量问题的方法,给老人足够的关爱和帮扶,形成一种社会氛围,建立一个专门支持留守老人的网络体系,帮助老人度过难关,使其快乐轻松的生活在新农村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