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113p53基因功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癌基因p53是一个转录因子,正常情况下并不活跃,可被多种逆境如:DNA损伤激活。p53激活后,可以主导大量基因表达和沉默,进一步抑制细胞周期进行DNA修复,损伤严重的细胞将走向凋亡,从而确保机体遗传物质的稳定性,防止变异的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发育成肿瘤。  △113p53是一个N端缺失的p53异构体(人类中的ortholog△133p53),已有研究表明△113p53是野生型p53的目标基因,由p53第4个内含子作为启动子来驱动表达的,在γ-射线照射下大量表达;△113p53相对于p53并不是起着简单的显性抑制作用,而是通过改变p53下游基因的表达,特别是特异性提高抗凋亡蛋白Bcl2L的表达,从而阻止细胞凋亡。并且在很多癌细胞中过量表达。  到目前为止所有有关△133p53/△113p53功能的报道都是采用siRNA,morpholino或者mRNA进行的短暂研究,但还不知道它是否是一个致癌基因,以及在有机体生长、发育、繁殖、衰老等方面中的作用。本论文将通过构建可诱导表达△113p53转基因斑马鱼和特异性敲除△113p53斑马鱼突变体来深入探讨此基因在以上诸方面的作用。,  Tol2转座子已被证明非常有效的提高斑马鱼转基因频率,因此在此研究中也将采用Tol2转座子体系来构建转基因鱼。本实验室曾经采用广泛表达的启动子来构建△113p53过表达转基因鱼,但经过大量工作后未能得到转基因鱼。可能原因是△113p53的过量表达会导致斑马鱼的死亡或影响其繁殖,所以本研究采用了带有RFP标签的四环素诱导的rtTA-CMVmini启动子来启动△113p53表达,从而构建了三个可诱导表达△113p53转基因斑马鱼系,为今后研究△113p53是否是致癌基因提供了必需的材料。  由于△113p53是一个N-末端缺失的p53蛋白异构体,所有的编码序列与全长p53重叠。因此,为了不影响全长p53编码序列,我们选择敲除p53第4个内含子中△113p53启动子区域的必需元件以达到阻止△113p53 mRNA表达。TALEN(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靶向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崭新的分子生物学工具,现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细胞、酵母、斑马鱼及大、小鼠等模式生物研究中。本研究采用TALEN基因敲除技术获得了△113p53启动子部分敲除的突变系。在已获得的△113p53突变体胚胎中,△113p53不能被γ-射线诱导表达,并且在照射后6天,照射的大部分野生型胚胎都成活,但这些突变体,全部死亡。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部分敲除△113p53启动子,能够获得△113p53敲低的突变体;并且进一步证明△113p53在γ-射线照射下起着保护机体的作用。
其他文献
“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通信”这一人类通信的最高目标给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模拟电路进化设计是硬件进化的一个分支,模拟电路进化设计对硬件进化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硬件进化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着重分析基于VB平台的模拟电路实时仿真设
激光测风雷达可以探测局部大气三维矢量风场,具有精度高、体积小、探测速度快等优点。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的激光测风雷达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成功实现了局部三维矢量风场探测,全球
杨树褐斑病是目前危害我国杨树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本文以药用植物茵陈为材料,从中分离得到大量放线菌,以杨树褐斑病原菌为指示菌,通过筛选获得具有抗杨树褐斑病原菌活性菌株,并从
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是现代电子对抗侦察和电子情报(ELINT)的关键技术。它主要是指对拦截的不同雷达复杂脉冲序列信号的识别的一系列技术。然而随着雷达技术的日益提高,和电磁
数字通信系统中,一个关键性的技术就是调制解调技术。调制相对于解调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困难的是解调。数据接收的关键在于解调。如今数字化得到普及,进一步促进了解调技术的
本文研制的硅脉象传感器是在硅杯的方形硅膜上采用MEMS技术制作四个P-MOSFETs沟道等效电阻组成惠斯通电桥,令两个P-MOSFETs沟道等效电阻置于硅敏感膜边缘的径向位置,而另外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