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是面对面进行的,而后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先后出现了如书信、电报、电话和传真等间接的通讯方式。进入信息交流空前频繁的21世纪,传统的交流媒介已经不能满足人与人之间对于交流速度的需求,网络与计算机的快捷便利和多样化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独特的交流方式。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活方式,还渗透到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本文从符号传播学的角度采用模因顺应理论分析研究德语网络语言,旨在加深或改变我们对于网络语言起源、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等方面的认识。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其核心术语模因是指除基因之外存在另外一种文化复制因子,即“文化传播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在语言学领域运用模因论不难看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任何字词、句、短语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都可以进行复制和传播从而成为语言模因。语言模因是一种语用策略,说话人为了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刻意地对已出现的语言形式进行模仿、复制和传播。由此可以看出语言的使用归根结底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这种选择发生在语言形式的所有层面上,例如语音、形态和词汇等,同时语言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的动态顺应过程,这也就是模因顺应。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和家用电脑的普及,人们花在网络上时间也在不断增长,滋生了网络语言的使用和发展的沃土。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千奇百怪的网络语言,网民在不同语境下对德语网络用语的选择性使用,以及德语网络语言的潜移默化其实就是一种语言模因的选择,及语境与语言结构顺应条件下的成功传播。本文将采用模因顺应理论确定德语网络语言的模因,研究其传播方式以及探究聊天者是如何选择模因顺应网络聊天的语境。本文主要从交际语境中语言使用者双方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的角度研究德语网络语言使用者在使用和理解语言时所作出的语言选择,最终得出结论成功的德语网络语言模因的选择和传播受到这三个世界的影响,德语网络语言的传播正是对这三个世界顺应的结果。对于不熟悉德语网络语言的群体来说,这里既包括母语习得者,也包括外语习得者,借助模因顺应理论有助于理解德语网络语言的语用特点,掌握其特殊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