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悬殊问题亦愈演愈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实现资源配置依托价格和供求关系体系来实现,政府根据一国发展实际,不断调整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来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主要强调资源配置的效率,而政府则更加着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财政支出作为政府收支两条线的重要方面之一,财政支出规模以及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政府在居民收入分配和居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本文根据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前两章对就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对财政支出内涵、财政支出结构内涵、居民收入差距内涵及其测量工具和财政支出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理论做了详细阐述。第三章着重从理论上规范分析了基本建设支出、支农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行政费用支出等主要财政支出项目对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以及居民收入差距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随后,根据前三章的理论基础,第四章首先运用ARIMA模型对我国居民基尼系数进行了测算和预测,随后,利用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构建协整方程,以考察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第五章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推动政绩考核制度和调整各财政主要支出项目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收入分配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