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行桥是人类建造的第一类桥梁,从最初为了满足跨越与交通的实用目的,后来又成为代表建造技术与材料进步的结晶,体现财富国力的象征,现如今成为许多城市展现艺术底蕴和人文关怀的载体,人行桥的发展见证了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当过江涉水已经不再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时,人们希望能在桥梁上表达更多的东西,从桥头的雕塑、桥面的铺地、栏杆的拼花,到变幻的景观照明、色彩设计、不同肌理材质的使用……,都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对于桥梁的共同心愿,从抗拒自然界的实用工具转变成为表达情感的对象。
人行桥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它具有一切人造物均具备的物质功能性;另一方面,它又体现了存在于物质功能之上的社会性和精神性,二者相互依存,互相渗透。以人行桥为对象的研究必须涵盖其物质性、精神性和社会性。若单从结构形式来看,人行桥较为简单,但若将人行桥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尤其是作为现代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必然是丰富的。不仅功能结构需要合理有序,而且从社会角度来说应该是一个舒适宜人的能够体现公共精神的场所。
人行桥是一种基于步行行为的交通途径。它为主客体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行为空间,作为行为客体让主客体间能够是一种将行为主体与客体直接联系起来的交通行为途径。它不仅是主体行为发生的空间,同时也是主体展开其他后续行为的场所。人行桥是一种复杂的综合体,它即是由钢筋水泥建造的真实构造,又是寄于人类记忆中的想象,它即是城市物质环境的一部分,又是集体体验的再现。
本文最根本的立足点是人行桥的“空间性”特征,试图展现人行桥的景观价值问题的多维角度,以引起对人行桥深层内涵的进一步思考。本文的论述是由理论到实践逐渐展开的,第一部分通过对人行桥发展历程的研究,尝试重新建立起人们对人行桥的认识,人行桥不会因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而遭到抛弃,相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行桥的内涵也在不断延伸。第二部分是城市景观人行桥的定位,从视觉形态的基本要素、人行桥的视觉空间以及人行桥视觉设计原则三方面对人行桥的景观价值本质进行概括性讨论。接下来第三部分论述重视人行桥景观价值体系的建立,三个章节平行讨论,分别从场所、意识和历史三种价值取向讨论人行桥景观所涉及的主要领域。第四部分则以目前人行桥创作的主要趋势为例,将此前建立的价值取向体系贯彻到实际的研究分析中。
本文的核心部分由三章构成,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认识人行桥。
第一,作为空间体验的范式,人行桥不同于零星的直觉感受,以场所理论为基础从人行桥与环境、人行桥与使用者的角度分别以人行桥的“自空间”与“他空间”展开。
第二,从文化意识入手,作为社会集合体的人行桥是文化潜在的信念和自身感受的物理表现,它反映创造者的个性。
第三,景观是历史的层面,人行桥是承载着人类活动的复杂历史记录,这种观点倾向于将人行桥理解为空间和时间的集合体。
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判断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事物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角度对待事物的看法也会有差别,在人行桥景观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本文之所以选择这几个方面是由于它们是判定人行桥景观价值的出发点,并且代表了最主要的几种研究观点。对人行桥的研究不应仅局限在“桥”上,而是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