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表演焦虑可能会在任何表演者的身上发生,许多研究都证实了音乐表演焦虑在音乐表演者中的普遍性,且对表演者的心理、生理以及职业生涯都有着十分消极的影响。大学阶段是个体对自我意识和同一性关注的关键时期,艾里克森认为这一阶段个体极易出现自我认同危机的现象。而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音乐学科、教师行业的后备军,对他们的音乐表演焦虑程度进行有效预测与提前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整理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内疚-羞耻感倾向、音乐表演焦虑程度等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性别、不同主修方向的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内疚-羞耻感倾向对音乐表演焦虑的影响,评估二者有何种关系。本研究以华中地区的音乐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定性与定量相集合的研究范式进行研究。实证研究过程中采用 Cohen(2011)编写的 the Guilt and Shame Proneness Scale(GASP)、Cirakoglu 与 CoSkun Senturk(2013)编写的 Performance Anxiety Scale for Music Students(PASMS)分别对音乐专业大学生内疚-羞耻感倾向与音乐表演焦虑程度进行测量,并对问卷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从而探究内疚-羞耻感倾向对音乐表演焦虑的影响,并检验其相关性,以期研究结果可以对相关理论研究进行补充,指导相关临床实践,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提供行之有效的干预参考,除此之外,为音乐教学的实践、各种音乐表演活动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的音乐专业大学生在内疚-羞耻感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无论是内疚感倾向还是羞耻感倾向,女生的得分均大于男生,且女生更容易产生内疚感;2.不同主修方向的音乐专业大学生在内疚-羞耻感倾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性别的音乐专业大学生在音乐表演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音乐表演焦虑的状态;4.不同主修方向的音乐专业大学生在音乐表演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器乐专业(包括钢琴等键盘乐器)的学生比声乐专业的学生更容易出现音乐表演焦虑的状态;5.内疚-羞耻感倾向与音乐表演焦虑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羞耻感倾向对于音乐表演焦虑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