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以来,中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突出,引起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如何协调地区间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差异对于制定以地区为对象的消费政策,从而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来论述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差异,力求总结出三地区消费行为差异的原因,为制定合理的区域消费政策和收入政策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首先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主要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在收入、平均消费倾向、生活质量和各项消费支出上的差别。然后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在消费水平方面的差异进行定量分析,反映了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最后利用ELES模型对2005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按收入分组的数据资料进行估计并利用估计结果进行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需求和各项消费需求弹性的比较分析。针对上述分析,总结出以下结论:1.2002年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差距呈现出再次扩大的趋势;2.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均在逐渐下降,东部地区下降速度最快;3.城镇居民的消费信心从东到西依次减弱,表现为误差修正项调整系数依次增大;4.我国城镇居民在医疗和教育上的支出对其他消费支出具有很强的挤占效应,东部地区城镇居民在此两项的支出高于中西部地区。5.我国城镇居民近年来交通通讯支出增长迅猛,以东部地区为最。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2.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3.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市场,刺激城镇居民消费,防止消费倾向继续下滑;4.努力提高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交通通讯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