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由于新辅助化疗可以使乳腺癌病灶降期,有助于局部病灶的手术切除,而且新辅助化疗还能早期杀灭乳腺癌亚临床播散灶,还有助于了解肿瘤对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因此新辅助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标准方案之一。Ki67是近年来最多被用于了解肿瘤细胞增殖情况的标记物,它的高表达预示乳腺癌预后不良,但是Ki67是否可以作为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生物学指标仍然没有统一的定论。本研究仅采用临床肿瘤缓解率对50例新辅助化疗的的乳腺癌患者行治疗前后疗效评价,并对术前穿刺所得Ki67表达率与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缓解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期间云南省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乳腺外科5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患者年龄27-65岁,中位年龄46岁,未绝经妇女41例[82%,41/50],绝经后妇女9例[18%,9/50)。患者化疗前均经CNB[12G粗针,取材直径1mm]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且全部为浸润性导管癌。全部病例常规行乳腺钼靶X线片、胸片、乳腺、腹部、盆腔超声、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全身骨扫描以排除骨转移。按照2002年修改版TNM分期标准(见附录):Ⅱ期23例,Ⅲ期27例。治疗方案:CEF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4周期后,根据临床肿瘤缓解率行改良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或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见表1。新辅助化疗前Ki67的表达情况与化疗后肿瘤缓解率的相关性新辅助化疗前Ki67的表达与化疗前后肿瘤缓解率(即临床综合评估)两者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化疗前Ki67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肿瘤缓解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结论本实验5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客观有效率为76%,pCR率为2%(此结果低于文献结果可能与本实验中应用的化疗方案有关),与文献报道的数据稍有差异。Ki67抗原是增殖细胞中表达的一种核抗原,除GO期以外,存在于细胞周期中的其他阶段,是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最可靠的指标之一。它的高低对评价细胞的增殖状态、研究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判断其危害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组资料显示,Ki67阳性表达率为94%,高表达率为64%,低表达率为30%。研究发现,新辅助化疗前Ki67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缩小率之间无相关性,但Ki67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肿瘤缩小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Ki67高表达的患者化疗疗效优于低表达的患者,Ki67高表达的患者对化疗更敏感。这一结果与余海云等的研究结果相似。但该实验中肿瘤缩小率的计算依赖医生的临床测量,可出现误差,而且临床测量只能反映化疗前后肿瘤宏观改变,无法反映肿瘤内部坏死及细胞密度减低等造成的肿瘤“筛状缩小”的情况。因此还应该通过病理学的进一步验证和研究。总之,预测和评价肿瘤新辅助化疗疗效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尽管Ki67的高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表示它可能成为预测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但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并结合多因素分析才能证实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