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坡上的全新世人地关系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l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地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利用资源的方式与能力的不同,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每一阶段都具有其具体的社会和环境意义。本文主要探究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环境、地貌、资源等因素对人类区域文化所造成的影响,从宏观上探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生态坡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山西省以及河南省作为研究区域,集成了三个区域内新石器至商周时期考古遗址点的资料信息(包括考古遗址点经纬度、遗址点高程、各时期文化类型及文化内涵),对比分析了区域文化演化与高分辨率全新世气候变化记录之间的关系;从时空角度,阐述了该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气候变化特点及该区域古文化演化与响应特征,结论如下:(1)生态坡坡肩区(内蒙古的西、南部位于生态坡的坡肩区)。此区域,生态坡坡面因子最大,初级生产力小,生物营养源相对匮乏,区域生态支撑能力低。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气候暖湿期,遗址数量增加,区域文化繁盛;气候恶化则遗址数量迅速减少,区域文化衰落。该区文化演化与气候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2)生态坡坡面区(内蒙古东南部和山西北部位于生态坡的坡面区)。此区域大致对应农牧交错带,从西北向东南,生态坡坡面因子迅速降低,初级生产力变大,生物营养源逐渐增加,生态支撑能力逐渐提高。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气候暖湿,遗址数量增加,区域文化繁盛;气候恶化则遗址数量迅速减少,区域文化衰落。该区文化演化与气候变化也存在正相关关系。(3)生态坡坡麓区(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位于生态坡的坡麓区)。此区域坡面因子逐渐变小并渐趋稳定,从西北-东南,初级生产力变大,生物营养源逐渐增加,生态支撑能力逐渐提高。这一区域较为暖湿,一般而言,区域文化遗址数量远高于坡肩区和坡面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在气候环境稳定时,人地关系和谐;气候冷干,随着气候带向东南退缩、坡肩与坡面区人类的迁入,区域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矛盾加剧,容易产生文化更迭;气候暖湿,随着气候带向西北扩展和人类向坡肩、坡面区迁出,区域人地关系得到舒缓。此区域文化演化与气候变化存在负相关关系。(4)全新世气候环境的波动,叠加在坡面因子西北-东南方向变化的生态坡之上,对于区域文化的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气候适宜期,气候带向西北扩展,坡面较缓,区域人类具有向西北方向迁移的趋势;反之,气候带向东南退缩,坡面较陡,区域人类具有向东南方向坡麓区域迁移的趋势。气候与环境的变化,通过生态坡的影响,舒缓或加剧了坡麓区区域社会矛盾,影响了区域文明的特质,使中原地区成为东亚文化演化的一个大熔炉,驱动着区域文化的更迭。
其他文献
研究了足球选票问题中选票的不同得分种数,得出结论为86种.提出了统计某一得分选票数量的两种算法:折半查找统计算法、直接归类统计算法,并对这两种算法的运算效率进行了分析
在遥感影像成像过程中,PSF是传感器和影像获取时刻的大气特性的共同作用结果,但是遥感影像中通常不具有明显的较理想点状结构来近似估计点扩展函数(PSF)。本文讨论了一种基于遥感影像典型线状地物阶跃边界的PSF估计方法,并采用频域-小波域混合正则化ForWaRD算法对其进行复原处理。对SPOT及中巴资源卫星1号影像数据的实际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改善影像质量,且计算量不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放射科数字化改造和影像学技术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医院根据医院经济条件、医院实力、接诊人数等因素,引进数字化处理设备和技术,促进医院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是否可以增加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DNR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MTT法计算硼替佐米逆转耐药倍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调亡比及细胞内药物
目的:建立小鼠慢性根尖周炎模型,研究MITF(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在小鼠实验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用25只6-8周
全新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该时期的气候演变研究已经成为古气候研究的重点。天水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接地,是古气候研究中具有独特地理位置的特色典型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