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带海拔最高、多年冻土分布面积最广、厚度最大、温度较低的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青藏铁路格拉段经过的高原多年冻土区长约547 km,共有桥梁445座,总长118.6 km。在投入运营2年后,陆续发现格拉段部分桥梁墩、台发生变形及支座位移等病害,成为青藏铁路持续安全运营的隐患。通过对运营后多年冻土区桥梁工程出现的主要变形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研究铁路运营期间地基多年冻土的变化,分析多年冻土区桥梁墩、台地基温度场与变形关联,对运营期桥梁工程运行状态进行评价,提出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梁墩、台变形的预警和综合整治措施,对青藏铁路的安全运营具有理论引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根据现场调查和监测数据,采用室内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桥梁墩、台变形的机理、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提出限制桥梁墩、台变形的工程治理措施。主要研究结论:1)在观测期间,除K1401+888大桥桥墩变形较大外,其余桥梁墩、台的沉降变形均较小,最大累计变形量不超过8mm,已基本处于稳定状态。2)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梁墩、台变形的主要原因为:①桥台背后土体水平冻胀;②桥台承台下地基土法向冻胀;③个别桥墩桩基承载力不足。3)对于桥台变形,采用防排水、保温及改变地表条件等综合措施,延缓多年冻土变化进而减缓桥台变形。4)对于K1401+888大桥桥墩变形问题,除采取防排水及保温、主动降温等措施以外,还进行了加桩设计控制桥墩的沉降变形。主要创新点为: 1)系统总结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梁墩、台变形病害现状及特点,揭示了病害机理。2)提出了通过改善地基多年冻土环境、减少地基土冻胀及增加桩基承载力等方式来控制桥梁墩、台变形的整治措施,以保证青藏铁路的可持续安全运营。3)提出了多年冻土区桥梁桥台位置选择等设计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