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和协调:WTO规则与我国法律规范体系的发展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90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经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将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同时也会对我国法律体系的发展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必然会引发我国法律体系经济基础、法律价值、法律规范体系的变革。本文着重从法律规范层面探讨WTO的规则体系对于我国现有法律规范体系的冲击过程,它体现的是两种法律规则体系冲突和协调的过程。论文从法律冲突和协调的一般理论出发,阐发了法律规范的冲突和协调所包括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国际法律规范与国内法律规范的冲突协调、一国法律体系内部法律规范的冲突和协调、国内法律规范与外国法律规范的冲突和协调。接着文章还探讨了WTO规则与国内法的一般关系,同时指出WTO和国内法的冲突和协调蕴涵着效力、规则和适用层面的冲突和协调,并且从效力、规则和适用层面详细分析了WTO规则对我国立法体系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引入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威廉 奥格本有关文化滞后的概念和理论,从具体的观念法文化与制度法文化、制度法文化组成部分、大众层次法律意识与精英层次法律意识三对范畴的文化
全文的主旨是在总结新中国法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试行分析中国法制建设的现状,预测其发展走向.在分析法制建设的现状时,指出符合必然性要求的表现,主要在法律体系的日渐
关于财产所有权合理性的哲学思考,对于法学理论本身来说是探索真理的过程,即探索所有权真正内涵的过程;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法制(或法治)建设来说也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正确的
附抵押债权证券化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其交易结构的涉及,而这需要相对完善的法律框架作为支持.对于中国的新生资本市场来说,信贷资产证券化依然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新鲜事物,但引进
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采用了部分案件材料移送式起诉方式,这一改革对于避免法官先入为主,产生预断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与新起诉方式相配套的证据开示制度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