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具特色、颇有成就的一位女作家。其经典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集中体现了她的小说美学和艺术成就,即抒情小说体式的拓展和陌生化的叙述模式。 小说体式方面,《呼兰河传》背弃了传统小说对情节、结构和人物等小说主要组成部分的处理方式。在小说中,萧红充分张扬个人主观感情,以情感主持全篇,牵引组合了作品中所有的材料。以抒情性的记事代替时间过程性的叙事,以主情性的描写代替客观性的描写,大大淡化了小说的生命线之一——故事情节,浓化了其中的情味,而且情味的渗透作用超过了小说的故事功能,从而削弱了文本的叙事功能,增强了抒情功能,并使之在小说中居主导地位。为了配合文本中抒情功能的主位,萧红还根据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把握,对语言文字进行了重新编排。其文字组织常常不符合语法逻辑,呈现出一种稚拙而又蓄满深情的“美”;大量口语的运用使其语言质朴、直白,而对语言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自觉追求带给人散文诗的美感。 在叙事模式的营造上,萧红极富创意,取情感积累丰富的童年往事作为小说的创作题材;舍弃被视为小说“正格”的人物,选用一座小城作为传记对象。同时设定由外至内的、富含生命张力的、充满哲理意味的三层叙述结构以及将天真无暇、清澈无浊的儿童视角,冷峻客观、充满理性的成人视角和深邃敏锐细腻的女性视角糅合为一体,四者合力建构了《呼兰河传》极具现代意义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