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具”是艺术舞台上的无声演员,向观者倾诉着人体背后所涵盖的情感和意识。将道具放在舞台限定的空间中,空间的感觉因它的存在而改变,道具的出现将原本空旷的舞台变成了又占据的空间,并衍生出一系列有意味的空间感,成为舞蹈的组成部分。在舞蹈作品中“道具”具有贯穿功能、点题功能、延伸功能,增强舞蹈表现力,营造舞蹈意象。编创中对它的选择与设置,往往及其考验舞蹈编导对创作作品切入点的独特审视与宏观把握。即使是一件极其平常而普通的小物品,如果编导将其使用设计合理,并在舞蹈作品中赋予其独特的寓意与手段,充分发挥道具的舞台效应,使它能够补充语言之不足,使它能够更加清晰舞蹈的传达意图,也能给观众带来眼前一亮的体验。怎么在作品中拿捏运用好道具,看似细枝末节,但实则是考验编导创作功力的试金石。由于舞蹈编导们在创作中对于道具的运用不拘一格,从而使道具具有了更多的功能性。在很多意义上来说,道具不再是传统舞台上的“物”,而更像是一个拥有灵魂的“讲述者”,又可以说是无言的见证,寄寓人物的命运和宣泄人物心灵的奥秘,透过它观众仿佛可以窥见人物的心灵。①在舞蹈创作中“道具”除了丰富人体动作语言构图的同时,更强化了律动人体的心境,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向观众无声的言说着舞蹈作品中的那些人、情、事。本文针对当今舞蹈道具编创中所存在的问题,以编导应如何一“物”多义——使用道具推进情感;以“物”寄情——设置道具贯穿情感;凭“物”塑人——透过道具点明情感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通过论述舞蹈编创中如何深刻的认识道具所承载的信息与情感表达的联系展开对道具本体“内”在属性、“外”在特质以及“内”与“外”准确契合在情感之上等三方面中的思考,从而论证编导在道具舞编创中要巧借其一臂之力传情达意,既要深入的挖掘掌握道具在作品呈现时可采用的有效手段,又要做到在道具给予的“限”中诉情,并将这种局限转换为创作的优势。要求创作中编导对文化根源的审视、道具素材的选择设计、主题立意的巧妙生发、技术技法的合理运用等各方面都具有宏观的把握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