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报告全球每年人工流产数为4000-6000万人次,我国每年的人工流产已达1400万,重复流产率达50%以上,而人工流产特别是重复流产的并发症或后遗症给家庭、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自十九世纪90年代开始,流产后关爱(Post Abortion Care,PAC)成为国际上解决流产问题关注的重点。2011年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发起了“关爱至伊-流产后关爱(PAC)”项目,旨在通过在医院建立标准化流产后关爱模式,向前来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及家属宣传避孕相关健康知识,帮助流产后女性及时落实科学的避孕方法,避免人流带给女性的伤害,降低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提高我国女性生殖健康水平。然而我国各级人工流产服务机构尚未开展较为系统的流产后关爱(PAC),在执行和开展流产后关爱(PAC)的工作中,需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研究目的1.了解人工流产女性对流产后关爱(PAC)的真实需求,明确关爱内容,改进咨询服务;2.探讨实施流产后关爱(PAC)对人工流产女性降低重复流产率的影响。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到2015年3月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意外妊娠女性,停经6~12周,尿EIPT阳性,B超示宫内妊娠,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本研究分为质性研究和随机对照干预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质性研究。运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法,以目的抽样法抽取13名人工流产术后女性及其男伴进行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了解人工流产术女性及其男伴对流产的感受、认识及流产后的真实需求。第二部分:随机对照干预研究。将自愿参加本研究的122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填写内容相同的《流产后妇女调查问卷》。干预组术前评估流产后需求,实施个性化的流产后关爱(PAC),发放《流产后女性健康关爱手册》,同时采取知情同意的原则选择一项乐于接受并能坚持的高效避孕措施,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并指导避孕措施的有效落实;对照组予以流产后常规护理,随访时回答患者自发的咨询的方法。随访时,两组患者均填写随访表,了解人工流产术后女性在6个月随访期间有效避孕措施和重复流产的发生情况,从而对流产后关爱(PAC)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研究对象及其男伴对流产后关爱(PAC)的需求主要为知识缺乏、人工流产选择和术后照护需求三大方面。2.术前两组的基本资料、避孕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术前避孕措施落实率、“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干预组避孕相关知识除“多次人工流产会增加患不孕症的几率”、“人工流产是一种避孕方法”、“口服避孕药应在月经第5~7天开始服,连服3周”、“紧急避孕药在房事前服用”、“避孕套的功能有哪些”这5项外,其余项目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6个月随访率(98.36%)高于对照组(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避孕措施使用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照组术后6个月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分别为48.28%、28.26%比术前24.44%、19.51%均有提高,但干预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6个月重复流产率(1.67%)低于对照组(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随访中均无生殖道炎症的发生。结论1.人工流产女性术后避孕存在诸多问题,个性化的指导是“流产后关爱”的首选措施,避免重复流产是个性化指导的关键目标。2.流产后关爱(PAC)对人工流产后女性提高避孕知识的掌握,促进避孕措施的落实,降低半年内重复流产率,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有一定的效果。3.流产后关爱(PAC)有助于帮助女性采用准确的避孕决策和方法,降低重复流产率,提高家庭关爱度,从而提高女性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