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户MIMO上行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cs84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无线通信链路的收发两端布置多根天线可构成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无线通信系统,其可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天线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抑制信道的多径衰落、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因此,MIMO已经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物理层的核心无线传输技术。目前,关于点对点单用户MIMO系统信号处理与空时编码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已日趋丰富。但是,在实际无线通信系统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多用户通信容量与质量的提升,比如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一个基站同多个移动台进行通信的情形,或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无线城域网(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WMAN)中多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之间的通信情形。MIMO相关理论与技术在多用户无线通信场景的应用还需要解决从系统容量到链路传输,从空时编码方法到媒质接入协议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较单用户MIMO系统更为复杂。本文主要对多用户MIMO上行链路的空时/频编码方法、随机接入协议、信号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第一章概述了多用户MIMO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背景知识。本文的第二章主要研究了上行多用户MIMO中的多用户联合空时/频编码的设计方法,分析和仿真了其系统性能。传统的空时/频码主要是针对单用户系统而设计,若应用至多用户MIMO系统中,则会导致性能的损失。本章研究了MIMO-OFDM系统中的一种基于信号空间分集技术的多用户空频编码准则,详细讨论了其性能,并将其推广至多用户MIMO-SC-FDE(SC-FDE: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ation,单载波频域均衡)系统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用户MIMO-SC-FDE系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这种类型的多用户MIMO-SC-FDE系统比起传统的多用户MIMO-SC-FDE系统能获得更低的误码率,从而可以提高物理层的可靠性。随着多用户MIMO技术在无线通信物理层技术框架中的发展,对相应的媒质接入协议也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的第三章先研究了适合上行多用户MIMO的一种高吞吐量随机接入协议,可用于基于空时码的二发二收多用户MIMO系统。然后,在第二章研究多用户联合空频编码和单用户空频编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二发二收多用户MIMO空频ALOHA随机接入协议,并将该协议延伸至用户配对和基站有任意根接收天线时的情形,提出了另外两种拓展的多用户MIMO空频ALOHA随机接入协议。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均表明,这三种空频ALOHA随机接入协议均能获得比较高的吞吐量,从而可以提高系统的有效性。多用户MIMO技术对接收机算法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的第四章首先针对贝尔实验室垂直分层空时(Vertical-Bell Lab Layered Space-Time, V-BLAST)系统研究了相应的信号检测技术,并将V-BLAST系统与多用户MIMO系统进行对照,考虑上行多用户MIMO中的两种具体情况,即每用户单根发射天线与每用户两根发射天线,进一步设计了上行多用户MIMO的接收机。最后对多用户MIMO的接收机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基于球形译码(Sphere Decoding, SD)的多用户检测器可获得最优的检测效果,最小均方误差干扰抵消(Minimize Mean Square Error Succe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MSE-SIC)多用户检测器和迫零干扰抵消(Zero-Forcing Succe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ZF-SIC)多用户检测器亦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本文的最后一章总结了全文的贡献,指出了未来上行多用户MIMO的一些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当前无线通信的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宽带无线化,其中以IEEE802.16e为代表的移动宽带无线城域网技术凭借其自身的优越性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被ITU正式批准成为3G标准之一
随着微电子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了信息时代。呈爆炸式增长的海量信息对数据存储载体和数据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存储设备的增加造成了
图像插值是数字图像处理中一项重要技术。传统插值算法模型简单,容易实现,它们原理基本相同,即需要找到与输出图像相对应的输入图像点,然后再通过计算该点附近某一像素集合的
通信信号的盲分离是盲信号处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在通信信号侦测、无线频谱检测和管理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频谱资源日益紧张,电
在现代通信领域中,宽带信号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就雷达系统而言,无论军事上还是民用上,都需要较高的距离分辨率,而距离分辨率又直接决定于信号带宽,这便使得雷达系统发
随着数字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被广泛应用在数字图像处理等众多领域。离散傅里叶变换(DFT)作为时域和频域转换的基本运算,在DSP领域中发挥着极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电驱动钻机在石油钻井行业中的应用日益普及,而钻机电驱动系统中绝大多数用电设备属于感性负载,不仅降低了系统的功率因数,而且带来了谐波污染问题,严重恶化了电能质量,干扰了其它用电设备的运行。因此,补偿系统的无功功率、抑制谐波、提升电驱动钻机的功率因数,已成为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本文针对目前常用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和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无功补偿装置各自的缺点,结
由光纤光栅的产生而衍生出的光纤光栅传感技术被人类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产,例如桥梁的检测,道路状况的检查,建筑物的质检以及汽车工业制动加速度的测量等,为人们在复杂地理条
随着电力体制和电力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电网规划、电力销售、电费回收、客户服务成为电网公司的重中之重,因此电力资源的管理和分析预测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利用大量的营
人脸检测与特征定位技术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性前沿课题。它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视频监控、身份安全认证、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所涉及学科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