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由一系列社会现象引发的深层思考。近些年,在中国的大城市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入园难,难于上大学”。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挤进幼儿园,想尽了一切办法。在北京,甚至出现了通宵达旦排队报名上幼儿园的景象。与此同时,一些社区的幼儿园却门可罗雀,改作他用。本文便是以目前幼儿园出现的林林种种的社会问题、以幼儿园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探讨其折射出的“大背景”——北京城市中居住空间的属性变迁与演进。以独特的视角对这种演进进行探析,从而理清北京城市居住空间属性的变迁脉络,明确现阶段居住空间发展的现状。并在这种大背景下分析居住空间的发展趋势,提出对幼儿园进行布局空间重构的方法和策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北京城市的居住空间。
第三章由北京市幼儿教育空间的变迁透视居住空间的演进。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以典型事件和历史数据、历史史料作为支撑,勾勒出从幼儿园建筑在我国诞生到2000年左右这段时间中居住空间的变迁以及幼儿园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通过对上“幼儿园难”现象的分析,指出目前居住空间与幼儿教育资源在区位上产生了分离,从而引发对北京城市扩张中的居住空间区位转移现象的论述。指出其转移的两种方式——郊区转移和内城转移方式,在阐明居住郊区化概念的前提下,分析其成因,概括其主要特征,进而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阐释。
第五章首先分析指导幼儿园设置的标准——“千人指标”失效的原因,从而引出北京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概念。之后进一步明确其产生原因,将分异模式归类并对居住分异现象本身进行评价。
第六章是根据第四章和第五章对现状的理解,预测居住空间的发展趋势,即在宏观上建立适度开发、多样发展的郊区住区;在微观上建立适度分离、融合为主的混合空间。并探讨在这种趋势下幼儿园建筑布局的方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