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及影像学的随访,观察临床上使用Bicontact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系统治疗晚期髋关节疾病的临床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技术及并发症的防治策略,为临床更好地应用该系统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方法:选择山东省中医院关节骨科自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施行的应用Bicontact非骨水泥型髋关节系统进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手术后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进行随访,应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对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依据各次随访的髋关节标准正位片进行影像学评估,观察假体与骨界面接触情况,以及是否有假体的移位,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实际获得随访结果的有30例(36髋),随访时间最短为12个月,最长为24个月,平均为15个月。Harris平均得分由术前平均41.30±10.05分,提高到手术后第12月的95.97±2.26分,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分析得P<0.01,表明手术前后患者的Harri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且术后12个月Harris平均得分较术前明显提高。髋关节X片显示:全部患者骨质结构正常,髋臼侧和股骨侧假体位置良好,无移位及下沉,假体周围未见透亮线,髋臼假体的外翻角及前倾角经测量都在正常范围内,随访期内未发生变化,髋臼假体与髋臼侧骨质之间骨长入良好,股骨假体近端1/3与股骨结合紧密,骨质长入良好,未见骨溶解的发生。除1例患者在术后14个月因交通外伤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并行内固定治疗外,其余患者的Harris评分分级随访结果均优良。结论:使用Bicontact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系统治疗晚期髋关节疾病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明显改善了晚期髋关节疾病患者的肢体功能,消除了患者的病痛,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熟练精细的手术技术,积极的术后功能锻炼能提高手术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