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结构升级关乎着长期经济活动中的发展方式与发展前景。国家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东北经济的持续下行和近年来的经济不景气引起了广泛关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是振兴东北的实现途径,也是供给侧改革和“振兴东北”战略的目的之一。本文主要探寻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规律,利用并增强各地级市之间的空间联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最终实现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本文依托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相关理论指导,将空间因素引入理论分析和模型构建中,构建关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的框架;对2000-2017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定性分析,进一步实证研究了2007-2017年影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多种因素,以期全面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和探讨。首先,分时段观测和分析了东北地区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绝对变化和内部整体发展水平的相对变化;对36个地级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的变化趋势和原因进行时空分析。研究发现,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各省、市间均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种效应有加大趋势。地级市间的空间联动在东北地区中部和南部形成了三个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高的聚集经济带,并对周围地区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吸收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参与良性循环;黑龙江省北部、辽宁省西部和白山市、四平市形成冷点区域,需重点关注和处理。进一步,从需求、供给、全球化等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的方面选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科技和教育投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公共财政支出等五个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2007-2017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公共财政支出使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条件收敛;科技和教育的投入转换率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和显著的正向反馈效应;全球化浪潮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反馈,但远远不如科技教育显著。通过定量分析找到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及其溢出效应有影响的路径,为未来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掌握和前景的预测提供数理支撑。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东北地区有质有量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溢出效应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