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股权激励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上市公司为了激励和留住高管以及核心员工的一种长期激励制度,众多学者也对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仅从研究内容来看,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激励对财务业绩的影响以及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这两方面,且都是将这两方面分割来进行研究,然而,仅用单一的财务指标或者市场反应指标并不能全面地衡量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市值管理制度于2014年5月在国务院颁布的“新国九条”中被正式提出,它包括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以及价值经营三个方面,市值管理绩效是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定量评价,主要由价值创造能力(财务绩效)和价值实现能力(市场表现)两部分组成,它能够综合考察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用市值管理绩效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进行考察将更加科学和有效。基于此,本文选取了股权激励程度最高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对市值管理绩效的影响进行重点研究。本文首先将有关股权激励和市值管理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并结合相关理论阐述了股权激励对于市值管理绩效的影响路径,其次本文对2011年至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现状以及市值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汉得信息作为案例公司,并从市场反应以及对市值管理绩效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股权激励一方面在管理层行权时设置了财务绩效行权指标并且降低了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成本从而提升了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另一方面管理层在行权后从标的股票中获得的收益将与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直接挂钩,这就驱使管理层在股权激励期间同样会关注和稳定公司的股价水平从而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股权激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绩效。本文案例分析的结果也显示汉得信息在2011年至2016年连续六期股权激励期间的市值管理绩效得到了较大地提升,然而从案例分析中本文也发现汉得信息在后两年的价值实现能力有所下降,甚至略低于创业板市场上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能力的平均水平。针对这些从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建议:将市值指标纳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考核指标;合理优化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完善资本市场和法律环境;鼓励创业板上市公司运用股权激励制度。综上,本文借助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探究股权激励的市值管理效应,将股权激励实施后的业绩水平(内在价值)与市场表现(外在价值)进行综合考量,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