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叠是汉语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几乎所有实词词类都可以进行重叠,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结合现有文献对于淮安方言的记录,对淮安方言中的重叠现象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淮安方言中的量词重叠、动词重叠和一种较为特殊的重叠句式——重叠式反复问句。主要从结构形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语用功能这几个方面,结合共时历时的比较和考察来对淮安方言中的重叠现象进行研究。淮安方言中的量词重叠主要有4种:AA式、A量A量式、AAA式和“A把A”式。其中,AAA式量词重叠在语义上主要有逐指、周遍和表主观多量三个特征,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定语和状语,主要分布于江淮官话、吴语、胶辽官话和中原官话。“A把A”式可以归属于量词加缀式重叠AXA式,一般用于表约数和主观小量,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AXA式在汉语方言中有着相当广泛的分布,在客家话、吴语、江淮官话、赣方言等方言区均有大量的用例。淮安方言中的动词重叠主要有6种:AA式、AABB式、ABAB式、AAB式、“连V是V”式、和“VV+补语”式。其中,“连V是V”式在语义上主要有“频率高、反复进行”和“表动作匆忙”两个特征,在句中可作谓语、状语和补语,这一格式常见于明清时期江浙籍作者的作品之中,其产生时间大概在明清时期,至少已经存在了两百多年。“VV+补语”格式中,要求动词具有[+自主]、[+可控]、[+动作]的特征,闽语和吴语中也有此种格式。淮安方言中的重叠式反复问句即VV(0)形式采用的是省略正反问句中的否定词的重叠形式,从构成上看,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可以进入重叠式反复问句,其主要分布于吴语、湘语、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而考虑其来源,我们认为是由否定词省略或脱落生成的。通过跨方言共时比较我们发现,淮安方言中的几种特殊重叠形式在吴语、赣语和湘语等方言中也集中出现,对此,我们认为这与明代洪武移民产生的语言接触有着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