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迈入社会发展转型期,公共部门对公共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已成为反映其社会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平台中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得到不断翻新,其影响力也在广泛拓展,在公共危机事件触发后,相应关键信息凭借网络媒体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便捷性优势得到更广泛更深远的扩散,这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作为主流媒体的公共部门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的挑战。加强互联网舆论引导能力,是十九大报告中的关键内容,也是列入“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是公共部门有效应对处置公共危机事件、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冲突、维持社会稳定的应有之举。网络舆情管理作为危机管理的重要研究分支,近年来随着公共危机事件的频发得到学界越来越多关注。本文将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作为宏观指导性理论基础,并以“沉默的螺旋”和“反沉默的螺旋”理论、4R危机管理理论、“5W”模式等传播学、舆论学相关学科理论工具作为分析依据,首先结合样本明确判断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的具体细化指标因素——主导性、及时性、持续性,从信息发布主体、信息传递内容、信息引导渠道等方面量化公共部门在以上三方面能力指标中的表现情况;其次根据样本情况分析概括公共部门在上述舆情引导主体、内容、渠道、效果等方面现状及突出问题,并尝试挖掘现存问题深层成因。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网络舆情管理实践经验,以危机管理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大阶段为分析框架,以挖掘网络舆情管理深层影响因素为基础,尝试提出构建包含信息共享系统、舆情预警网络、应急矩阵联动机制的网络舆情引导静态物理逻辑框架,包含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系列行动的动态方法策略,以及包含宏观网络舆论场恢复、事后公共部门形象和社会情绪恢复的补偿机制在内的建议对策,以期从全面系统的思维角度为公共危机事件相关的网络舆情引导提供逻辑借鉴。本文研究目的在于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工具通过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公共危机事件及其带来的公共部门网络舆情管理问题,重点在于问题的剖析解读,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以点及面、动静结合的网络舆情引导建议,是一次公共危机管理方向的研究尝试。随着公共危机事件影响辐射范围的扩大,公共部门对由此引发的网络舆情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不断加深,我国公共部门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乃至社会危机管理水平必将臻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