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高氨氮化肥废水研究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ho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肥废水是较难生物处理的高氨氮工业废水之一,目前以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为主,成本较高。亚硝化—厌氧氨氧化(SHARON—ANAMMOX)工艺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的生物脱氮工艺,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具有不需外加有机物作电子供体、供氧能耗低、外加中和药剂少等优势。本课题研究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化肥废水的可行性及运行性能,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不同时期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污泥样品进行种群结构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亚硝化反应器经过85天运行,经历了启动培养期(1 d~22 d)、提高负荷阶段(23 d~60d)、稳定运行阶段(61 d~85d)三个阶段。反应器控制条件:HRT:2d、温度为30±1℃、DO:0.5~1 mg·L-1、pH:7.3~7.8。成功实现亚硝化反应器稳定运行。 (2)亚硝化反应器参数优化实验,考察了pH、溶解氧、碱度、水温对亚硝化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反应器运行条件为:pH:8.0左右,溶解氧控制在0.5mg·L-1~1.5 mg·L-1,碱度2800 mg·L-1(以CaCO3计),水温为25℃。在此最优参数条件下运行,确定HRT在12 h时,出水NH4/NO2浓度比例达到1:1,能够匹配后续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所需水质条件。 (3)利用硝化污泥及其利用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污泥接种均能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好氧污泥和厌氧污泥混合接种的方法去除率相对较高,更易于富集厌氧氨氧化细菌。相比普通厌氧反应器,采用厌氧生物膜反应器,能够有效减少微生物量的流失,使之有较高的处理效果。 (4)利用好氧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混合接种方式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使亚硝化反应器与之匹配,反应器最终运行效果:氨氮,亚硝态氮进水浓度分别为180mg·L-1,210 mg·L-1,平均去除率均达到了70%,NH4+—N,NO2——N,TN的最高容积负荷分别达到了:129mg·L—1·d-1、140 mg·L—1·d-1、266.7 mg·L—1·d-1,最高容积去除负荷分别达到87.6 mg·L-1.d-1、105 mg·L—1·d-1、186.6 mg·L—1·d-1,且容积负荷与去除负荷之间呈良好地线性相关性。 (5)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生物膜性状与反应器最初启动时有了明显的变化,生物膜的颜色由最初的淡黄色逐渐演变成淡红色,这是典型的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特征。 (6)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不同时期的污泥微生物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使用厌氧氨氧化特异性引物Pla46对反应器内的泥样进行PCR扩增,具有厌氧氨氧化现象的污泥样品2,样品3有明显的亮条带,其片段大小均在500 bp左右,普通污泥样品1没有条带。说明使用厌氧氨氧化特异性引物对反应器内的泥样进行PCR扩增,其结果是否有亮条带可以作为判断反应器内是否具有厌氧氨氧化现象的一个依据。 (7)不同时期污泥样品的PCR产物进行DGGE电泳图谱分析,通过DGGE图谱对比,发现随着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负荷提高,反应器内污泥微生物生物多样性下降。
其他文献
难熔金属钨及其合金因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膨胀系数低、高温强度高、低蒸汽压和耐磨、耐腐蚀等特性而在冶金、电子、航空和宇航工业、核工业以及化学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
学位
记者:根据近几年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科考研究成果,请介绍一下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rn赵新全:1996~1997年藏羚羊盗猎最严重的时候,大概只剩下了2万多只,目前它们的数据
期刊
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这种方法应用在陶瓷材料的制备方面,陶瓷材料具有质量轻,热稳定性好,高温耐热,导电率低等优秀特质,
长江江豚正面临着与当年白鱀豚同样的威胁,似乎已经走上了同一条不归路.但两者仍有重要差别:在少数呈半自然状态的牛轭湖保护区,以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尚维
期刊
本文研究了新型稀土复合聚硅酸硫酸铁(镧复合聚硅酸硫酸铁PFSS-La、铈复合聚硅酸硫酸铁PFSS-Ce)的合成及混凝效果。其制备时是将稀土元素引入到聚硅酸硫酸铁中,因此PFSS-La、PFS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压电器件的工作温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铅基压电材料尽管性能优异,但其广泛应用带来的重金属环境污染问题,使的高温无铅压电陶瓷材料研究与开发
学位
“目前资料表明,极度濒危的长江江豚在三个迁地保护区中已经实现了成功繁殖,其中一个已经拥有足够的数量,并可移出部分个体支持其他迁地保护区的建设……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
期刊
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变化历来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科研监测和保护成效评估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自然保护地在建设规模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许多自然保护地的野生动物监测与研究基础
期刊
一个对人类前景更加现实的观点摆在了人类眼前:人口过多与环境恶化正在世界各地发生.它使得自然栖息地越来越小,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现实世界是被市场经济和自然经济同时控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