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性胆囊切除”是一项新颖的技术。我们根据微波的生物热效应设计制作了双极微波电极:选择无水酒精及无水酒精三氟醋酸混合液为硬化剂进行了家兔胆囊管闭塞及胆囊纤维化的可行性研究;并以香猪为大动物模型进行了“化学性胆囊切除”的技术方法研究;临床应用31例,取得较好效果。 材料和方法 实验一:自制直径1.8~2.0mm双极可弯曲微波电极,采用热模试验以评价掌握微波的加热效果和作用条件。将18只家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1组,微波作用条件30mA,20s,2组50mA,10s,3组70mA,6s。作胆囊造口术,置微波电极于近端胆囊管开口处,不同微波条件加热。 实验二:25只家兔随机分为A组(生理盐水)5只,B组(无水酒精)10只,C组(无水酒精三氟醋酸)10只。手术显露胆囊,结扎胆囊管,胆囊内注入生理盐水或硬化剂,保留20min。B、C两组随机各半数胆囊底部剪口引流。 实验三:香猪4只,气腹后由腹腔镜找到胆囊,右肋下胆囊底处作小切口,拖出胆囊底,测定胆囊基础压,微波电极分段热凝胆囊管近端,置胆囊造瘘管,压力控制下注入硬化剂,保留25min,引流观察。 实验四:临床应用31例,采用经皮内镜胆囊途径、微波热凝闭塞胆囊管、硬化剂加压灌注,并使胆囊造瘘、取石、闭塞胆囊管和胆囊硬化四个步骤一期完成。 结果 实验一:微波电极加热分布呈橄榄形。胆囊管热凝后胆囊造影见胆囊管闭塞。随访2~4周病理检查见热凝段胆囊管慢性炎症继而纤维化闭塞。1组可见胆囊管粘膜再生,周围肝组织纤维化局限。2、3组无粘膜再生,管腔完全闭塞,肝组织损害轻至中度。50mA,10s微波作用条件热凝闭塞胆囊管安全有效。 实验二:两种硬化剂均具有胆囊破坏、胆囊壁纤维化、胆囊腔闭塞的作用。随访5d时见胆囊壁凝固性坏死,2周时开始机化,4周机化基本完成,6周胆囊完全由胶原纤维组织代替。未引流者2例胆囊感染,粘膜破坏不全。硬化剂的毒副作用仅见胆囊床肝组织纤维化,邻近肝细胞变性(11/20),但肝脏功能无显著变化(P>0.05)。B、C两组肝细胞变性程度相近(P>0.05)。 实验三:香猪腹腔镜引导下化学性胆囊切除术方法简单、直接、可靠。1号猪胆囊管热凝后3h胆囊造影胆囊管完全闭塞。2、3、4号猪热凝后胆囊内压均大于基础压。随访4~8周病检仅1例胆囊完全纤维化闭塞,余胆囊萎缩积液,粘膜残留,囊壁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