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方志类目变革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方志通过自身调节与新创类目来适应新的情况与新的变化,民国方志类目变革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类目的因创成为晚清和民初方志类目变革的主题。然而旧方志对于新社会、新文化的不适宜性到了民国后变得愈加严重,民国初期旧体系仍然在方志中占了主导地位,其中西方知识系统和中国传统的知识体系造成的新旧类目的冲突不断出现,因而引起了新的变革诉求。虽说方志变革一度陷入困境,但是面向西方科学分类体系为代表的西方知识系统的发展演变是民国方志类目变革的大势所趋,经学人的不断努力,现代大小类目的建成最终成为民国方志类目变革的结果。此外,本文还通过对旧志中地理、人物、食货、建置四大旧类目在民国时期演变的分析,具体考察其由旧知识体系向西方现代科学分类变革的轨迹,来促成一个更为立体的视角,以求获得多维度讨论旧类目向新类目的转变线索与途径。
其他文献
1975年,越南实现了南北统一后走上了地区扩张的道路,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给越南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泰国以政变作为政权的更替形式由来己久,政变使经济发展放缓、使人民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也不利于民主政治氛围的形成。一直以来泰国当权者也在致力于改变这种局面,并带
质子制度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纳质为押”,到西汉时期初步确立为“入侍为质”、“纳质称臣”的制度,是中央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政治制度,是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