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转型、就业机制的变革、高校的扩招,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大,而且增长的速度也很快。根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的《国情报告》统计数字显示:到2006年末,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2300万,因此我国已经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并且成为了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近些年来,高校的连续扩招也使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渐凸显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对今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办学效益、高校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安定等问题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高职院校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在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就业“难”问题进行再定位,通过借鉴市场经济发展较成熟国家的就业模式和机制,并结合我国国情,从宏观到微观,从政府到高等教育机构再到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理念等方面,以及针对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对策。目前,对于社会发展的剧烈变化所导致的就业形势变化,给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的课题。如何解决高职学生就业存在问题成了重中之重。本文围绕这一题目从学生到学校,从调整就业心态,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结合到改变单一就业方式,积累经验、弹性就业,树立灵活就业、自主创业观念;从重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置建设到加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学校就业部门要拓宽就业渠道、拓宽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途径等方面做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