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时差胚胎监测分析系统(time-lapse system,TMS)培养与常规体外培养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初步筛选基于time-lapse系统的胚胎动力学参数,评估其对胚胎着床的预测意义,为临床选择优质胚胎、提高胚胎着床率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我院生殖中心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符合入选标准的不孕症患者,取卵后行time-lapse培养的周期为TMS组。选择我院生殖中心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不孕症患者,取卵后行常规体外培养的周期为常规培养组。收集患者的病史、基本情况、取卵及IVF结局、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并对TMS组中优质胚胎和非优质胚胎、着床和非着床胚胎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1)TMS组和常规培养组胚胎在正常受精率(75% Vs.70.2%),优质胚胎获得率(59.6% Vs.53.9%),胚胎移植后12天血hCG阳性率(52.9% Vs.66.3%),胚胎着床率(34.4% Vs.45.3%)上均无显著性差异。(2)在TMS组所有93枚移植或冷冻保存的胚胎中,有36枚存在一项或多项的异常分裂事件,其中有14枚胚胎被认为是优质胚胎并进行了移植(38.9%)。(3)优质胚胎和非优质胚胎相比,PN(pronucleus,原核)出现、PN消失、C2(受精卵完全分裂为2个细胞的时间(同理,C3,C4,C5分别对应分裂至3细胞,4细胞,5细胞的时间))、C3、C4、C5、d2(即C4-C3,代表第二次细胞分裂(2细胞分裂为4细胞)的同步性)、cycle2(即C3-C2,代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周期(同理,cycle3=C5-C4,代表第三次细胞分裂的周期))、cycle3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优质胚胎参数的方差显著小于非优质胚胎。着床和未着床胚胎相比,PN出现、PN消失、C2、C3、C4、C5、d2、cycle2、cycle3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根据各个动力学参数的四分位点将参数的分布范围分成4个区间,选择优质胚胎比例最高的两个相邻区间作为优质胚胎集中分布的区间(定义为最佳区间),最佳区间内外的胚胎着床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1)Time-lapse培养与常规体外培养相比临床结局无显著性差异;(2)Time-lapse的应用可以避免存在异常分裂事件的胚胎被误当成可用胚胎;(3)优质胚胎的动力学参数分布比非优质胚胎更集中;(4)PN出现、PN消失、C2、C3、C4、C5、d2、cycle2、cycle3参数对胚胎着床潜力并无显著的预测意义,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