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相比无机催化剂,生物酶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和特异选择性,是生命体亿万年进化的产物。借助于生物工程技术,生物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药理学、化妆品和食品加工等诸多工业领域。但是天然的生物酶稳定性差、易失活、难回收,限制了其推广使用。据报道,通过分子包埋法将生物酶封装在纳米胶囊内,其表面的多孔凝胶网络有效防止酶构象变化,提高酶的热稳定性,防止非特异性吸附。因此,本文采用单分子包埋法对辣根过氧化物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无机催化剂,生物酶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和特异选择性,是生命体亿万年进化的产物。借助于生物工程技术,生物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药理学、化妆品和食品加工等诸多工业领域。但是天然的生物酶稳定性差、易失活、难回收,限制了其推广使用。据报道,通过分子包埋法将生物酶封装在纳米胶囊内,其表面的多孔凝胶网络有效防止酶构象变化,提高酶的热稳定性,防止非特异性吸附。因此,本文采用单分子包埋法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修饰,制备纳米胶囊,探讨纳米胶囊化在实际应用中所带来优势。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化学修饰,先将HRP丙烯酰化,再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制成纳米胶囊化。该部分先以丙烯酰胺为单体探索最佳的实验参数,再将最优方案进行延伸,寻找性能优越的单体材料并表征基本性能(粒径、形貌、构象环境适应性等)。实验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经过纳米胶囊化后,粒径均一、构象稳定、环境适应性良好、酶活性能持续较长时间、催化性能大幅提升。第二部分是探究HRP胶囊化应用于五种酚类化合物,苯酚(phenol)、双酚A(BPA)、4-氯苯酚(4-CP)、2,4-二氯苯酚(2,4-CP)、4-甲氧基苯酚(4-MP),接着在体系中添加腐殖酸、高岭土模拟自然环境,最后浅谈酚类化合物去除率异常的机理。研究发现HRP纳米胶囊的催化性能要优于游离HRP,并且利于回收再利用;模拟自然环境时,添加腐殖酸能促进酚类化合物的去除,而高岭土则是起到抑制作用。另外酚类化合物降解形成的副产物为疏水的化合物,经过滤或沉淀即可除去。本论文第三部分对纳米胶囊化技术进行改进,利用蔗糖分子对HRP和丙烯酰胺的吸附能力,把单体富集在生物酶周围,然后再进行纳米胶囊化。该技术操作简便,酶活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低浓度酶溶液下的苯酚去除反应中,纳米胶囊酶的催化效率是天然HRP的27倍。该改进方法为其存储、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方向。第四部分是对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纳米胶囊化,表征其基本性能,最后考察其环境耐受性、抗紫外线等能力。将游离的SOD制成纳米胶囊后,在热稳定性、双氧水溶液、胃蛋白酶溶液、乳液环境中的酶活性均比天然SOD高出1.2倍以上;SOD@PCB室温下的保湿能力可维持4天以上;特别是抗紫外线性能,天然的SOD很快就失活,而胶囊化后的相对活性能维持53%。成功封装后的纳米胶囊有利于SOD作为添加剂在化妆品等应用中发挥巨大的优势。研究表明,利用分子包埋法,将生物酶封装在纳米胶囊内,是一种提高生物酶环境耐受性及催化持久性的有效手段。具有两性离子特性的烯类单体材料羧酸甜菜碱丙烯酰胺(CBAA)性能最优越,由于单体的末端同时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两性离子官能团,其超亲水的材料性能增强其热稳定性,可有效抵抗副产物的吸附,同时能避免氧化产物疏水的抑制作用。另外较薄的多孔网络中心所形成的的纳米胶囊,不增加传质阻力,提高蛋白质的活性和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药物运输、化妆品等领域。
其他文献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硅基负极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4200 m Ah g-1,Li4.4Si)、较低的放电平台(<0.5 V vs.Li/Li+)、丰富的储量等优点,吸引众多的研究者投身其中。然而,硅基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效应使得负极活性物质粉化后与集流体脱落,SEI膜不断形成和破坏,消耗大量的电解液。此外,硅负极材料的导电性较差(<
高级氧化技术被广泛用于降解水环境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并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通过在电催化氧化高级体系中引入过硫酸盐能够在阴极区域原位生成比羟基自由基(·OH,E0=2.74 V)氧化能力更强的硫酸根自由基(SO4·-,E0=2.5–3.1 V),进一步加强电催化高级氧化体系的氧化能力。因此,电化学活化过硫酸盐协同电催化高级氧化耦合技术广受关注。本论文选取过二硫酸钾(PDS)进行研究,首先,通过阳极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不断扩大,成为集收藏、研究、展览、教育和休闲娱乐于一身的多元文化场所。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代表着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更是衡量一个社会文化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十几年来,我国各地的博物馆建设持续升温,无论是场馆的建设数量、规模,抑或是场馆的服务性能、展览品质等,都处于一个快速上升的过程。而随着当代博物馆职能的不断扩大
饮用水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随着检测仪器的精密度提高,越来越多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因此为了提高饮用水质量并确保饮用水安全性,饮用水净化工艺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离子交换树脂选择范围广,抗污性能好,价格低,再生性能优异,被广泛地应用于饮用水处理领域。但是由于水中存在有机物、氯化物等物质,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会产生氮交换副产物,例如亚硝胺。这些有毒有害的副产物会损
为了满足临床应用要求,通常需要在羟基磷灰石(Hydroapatite,HA)分子结构中掺入少量的微量元素。然而HA的韧性性能低、脆性性能高,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满足骨修复工程中支架材料的性能要求,可以通过添加另一相或多相来提高材料的性能。此外,HA复合材料总体性能很大程度上受到界面结合能力的影响,因此对界面性能的研究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HA复合材料的应用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目前通过实验对HA复合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作为一种新型仿生材料,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以及可进行离子交换的优良特性,让其一直以来是生物材料及环境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热点。本文将HA与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进行复合,以硬模板法制备复合微球,以提高药物负载效率。同时以HA、GO与壳聚糖(Chitosan,CS)复合,乳化交联成球,制备出两种负载与释放性能优异且形貌
头孢菌素是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半合成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多数头孢类抗生素生产的中间体为7-氨基头孢烷酸。7-氨基头孢烷酸主要来自头孢菌素C脱酰作用,主要脱酰方式有化学法、二步酶法和一步酶法。化学脱酰法具有环境不友好且反应条件苛刻等缺点已经被市场淘汰。二步酶法已经基本应用于工业生产,但二步酶法转化率低,反应不易于控制。一步酶法可以直接将头孢菌素C脱酰转化为7-氨基头孢烷酸,具有高转化率、高经济性和环
第三代测序技术自问世以来在临床分子诊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基因组测序、甲基化研究、突变鉴定(SNP检测)等方面。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测序成本逐年下降,测序数据量急剧增加,如何存储和传输庞大的测序数据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数据压缩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测序数据的存储空间并减少传输时间。通用压缩工具未能很好的利用DNA测序数据的数据特性,对测序数据的压缩比存在一定的局限。而目前DNA测序数据的
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是一种存在于骨表面关节间极其复杂的活性结缔组织,它主要提供一个光滑的接触表面以降低关节间的摩擦,承受身体负荷。关节软骨损伤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且受损关节软骨一般不能进行自我修复,因此关节软骨损伤是导致肢体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微骨折技术、关节置换术、骨软骨自体移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软骨,但有限的供源、感染的风险和免疫排斥使这
化石能源的过度开采和资源匮乏,导致一系列难以恢复甚至永久性的环境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向生态文明迈进,世界能源的格局,必须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换。利用生物转化将木质纤维素转化为生物乙醇,不仅大大弥补化石燃料的匮乏,还可以明显降低大气污染,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丝状真菌Podospora anserina(P.anserina)含有较多的与木质纤维素降解相关的蛋白,其中包括氧化还原酶类。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