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也对教育的思想观念、终极目标、内容和方法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教育部明确了“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方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自然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项核心内容。高中是中学时期的高级阶段,各方面的条件更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活动。而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高低无疑对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截至目前,在对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理论界和实践者更多关注的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或学校主导的“培训”模式。培训的组织者更多注重的是培训的整体规模和效益,培训也往往是单向传递,具有模式单一、针对性差等弱点。受训的教师更多是受支配的、被动应付的、消极的,这都成为制约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不断提高的瓶颈。随着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深入,高中教师自主发展被提上日程,引起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取向发生转变,从被动“培训”走向主动“学习”,实现培训学习,进行自我培养。自我培养更多关注高中教师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挖掘高中教师内驱力和自律性,提高高中教师学习力,它成为了有效提高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关注焦点和最终诉求。本研究从高中教师微观个体这一主体出发,把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提高的决定性力量——高中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视角,关注、激发和挖掘高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并在总结、吸收、创新传统的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的基础上,拟通过对多所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现状及其培养模式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调查和思考,探索一条适合高中工作条件和高中教师自身条件的自我培养策略,不断建构、提高和培养高中教师自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易操作、易普及的草根模式。论文共包含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共六章的内容。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说明本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需要研究的目标与意义,以及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二章在对高中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地位认识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含义和体系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特点、阶段和现状进行了总结,引出对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自我培养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章全面阐释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自我培养的含义、依据、目标、意义等。第四章制定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自我培养策略:在对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自我培养策略的含义、制定原则介绍的基础上,全面对自我培养进行规划、架构、管理。第五章通过个案研究,对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自我培养策略进行检验。第六章为结语部分,总结了研究的成果和创新之处,提出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