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个译本并存以及重译现象在文学翻译中是普遍存在的,本文旨在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通过分析翻译过程的理解、表达两个基本阶段和翻译活动发生的社会历史大环境,对这种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加以说明。 阐释学和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研究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它们在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有着很大的重叠性。现代哲学阐释学认为文本既具确定性,又具未定性,因而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是确定与未定、封闭与开放的辩证统一体。接受美学认为读者的阅读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他们是文本意义的实现者。 在对文本的理解过程中,文本中的空白和未定点需要读者将其填补和具体化。译者作为一个个体的读者,和一般的读者一样总是带有一种合理存在的偏见,他的智力、性情、气质、文化修养和个人经历都在潜移默化的起作用,使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理解,随之产生不同的译本。 翻译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翻译文学作品时,任何译者都有一定的翻译目的,也有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在重新表达的过程中,这两个因素都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的体现在译文中。 翻译不仅是一种个人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任何翻译活动都难以摆脱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