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个教师呈现知识信息,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接收、理解、存储的信息传递过程。认知控制作为信息加工的心理成分,在教学中表现为学生面对大量信息时把注意力集中于特定信息、抑制干扰信息。双重认知理论将认知控制分为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以往研究发现生理、认知、非认知的情绪等因素会使个体采用不同的认知控制方式。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具体身体的认知,身体活动与所处环境互动是认知的形成过程;课堂教学仪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重复性、规定性行为,课堂教学仪式行为在教学过程中的出现体现了身体活动对认知的参与,课堂教学仪式的特征使其表现出特定的类型,从学生动机出发可把课堂教学仪式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课堂教学仪式。以课堂教学仪式来启动,不同的课堂教学仪式对认知控制任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时,教学中信息呈现的多寡,学生加工时需要的认知资源也不同。通过操作认知负荷,课堂教学仪式在高低水平认知负荷下对认知控制的影响是否相同?研究一采用开放式问卷对课堂教学仪式进行调查,通过归类分析把课堂教学仪式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种,对使用频率编码分析出了两类课堂教学仪式中最典型的行为即“举手”和“背起双手”。研究二通过实验1的AX-CPT任务并嵌入研究一提供的典型课堂教学仪式,探讨课堂教学仪式对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主动性仪式条件下,BX序列的反应时减少,AY序列的反应时增加,被试倾向于主动控制;被动性仪式条件下,AY序列的反应时减少,BX序列和AX序列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使被试不再倾向于主动性控制。研究三通过实验2、3考察认知负荷在课堂教学仪式中对认知控制的影响。两个实验均采用主动性和反应性词汇判断任务,实验2考察高低认知负荷水平下认知控制的差异性;实验3增加课堂教学仪式操作,考察不同认知负荷水平下课堂教学仪式对认知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低认知负荷水平时,主动性课堂教学仪式条件下,主动性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明显低于反应性词汇判断;被动性课堂教学仪式条件下,反应性词汇判断的反应时低于主动性词汇判断。在高认知负荷水平时,两类课堂教学仪式对词汇判断反应时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