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行为能塑造组织创造力吗?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xf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不确定性环境变化,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组织层面的日常创造性活动来应对危机和把握机遇,组织创造力理论因此备受关注。然而,西方主流文献在探究组织创造力的影响机制中,往往忽视了不顾及他人感受的创造性行为可能会因破坏彼此间的关系情感,而不利于新想法有效实施的后续组织活动,甚至破坏原组织的正常运作。因此,探究组织创造力如何在日常交往中更好地实现,对组织创造力的理论研究和维持企业长久发展的战略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在不违背文化传统与礼节规矩的日常交往中产生的新想法,因其合理性及社会认同性通常更具真正的实践意义。尤其在情理文化背景下,有用的新想法产生常常需要遵从情理逻辑或关系规则,这样,组织成员不仅能够借助关系网络获取有利于新想法产生的信息资源,也在彼此尊重并抬高对方关系身份的过程中,让新想法得到及时认可及运用。企业日常交往中遵循礼俗及人情法则的礼让行为,常常因激活情境性关系能力而改变组织认知范围,同时,会因一方的“合礼”而让对方感到被尊重,不仅避免破坏关系情感,而且往往能够引起后者做出相应的礼节性回应。因而,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情理之中”的礼让行为,尽管在日常交往中常常被人忽视,却在不经意间经常地发生在组织行为的微观面上,可能是企业在整体层面上创造和使用“意料之外”的新想法的前提条件。那么,在组织日常实践中,礼让行为塑造组织创造力的内在机制是什么?为此,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遵循人情关系的日常交往为视角,探究在组织实践中,礼让行为塑造组织创造力的内在机制。本文选取某科技型企业的日常组织活动为对象,调研者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该企业进行了为期约一年的深入调研,并使用微观民族志法进行数据收集。在此基础上,借助扎根思想和会话分析法对收集的民族志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借助扎根思想对互动片段进行编号和对互动行为进行编码,提取出不同情境下礼让行为的表现形式及组织创造力产生的不同阶段;随后,通过会话分析法对微观民族志方法收集到的组织成员的具体人际互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遵从关系规则的礼让行为,不仅通过拓展组织知识边界和改变组织行为,促进新想法产生;而且在维持关系的人情交往中,能够产生新想法价值共创的日常组织机制,具体而言,礼让行为既利于新想法得到认可,又降低新想法在价值创造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塑造组织创造力。因而,本研究从日常人情交往的行为机制上拓展了组织创造力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是指将数学教学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教师给予学生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以此培养他们对数学逻辑思维,从而带动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探知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
期刊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动态血压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8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种种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因职工维权不当而引发的劳动关系不和谐,甚至社会不稳定。一边是职工维权诉求的多元化,一边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已经成为大课间活动的主要目标。加强对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活动秩序,能够使小学生的锻炼活
随着知识可视化工具应用日渐普及,学术界对于知识可视化的研究逐步深入,相关研究者提出了较为系统化的知识可视化模型。该研究基于e-Learning视域,对现有的典型知识可视化模
社会保障是国家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更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砝码。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
<正>一1974年5月17日,肖斯塔科维奇在给好友格利克曼的信中说,"我已经完成了《第十五弦乐四重奏》。尽管我说不准这部作品的质量如何,但是当我在创作期间,却感到几分喜悦。"
表现蒙太奇是以表现思想、揭示涵义、传达感情、引发联想为目的的一种蒙太奇类型。它作为重要的电影语言,与叙事蒙太奇同为结构影片与组接镜头的方式与手段。今敏是一名独特
目的调查湖南省某三甲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专科护士生存质量现状,探讨职称、学历、婚姻、收入、年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