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安徽省农村地区参合白血病患儿住院费用现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以及新农合大病保障水平等,探索儿童白血病新农合大病保障实施效果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控制白血病患儿医疗费用上涨、缓解家庭和社会疾病经济负担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完善白血病患儿医疗保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从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平台系统中获取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16个地级市全部0~14岁(含14岁)儿童白血病住院患者信息。使用Excel2010及SPSS19.0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数据的统计学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2013~2017年,安徽省参合白血病患儿(1)住院人数和人次呈波动上升趋势,2016年和2017年增幅较大;非贫困患者住院人次(8092人次)高于贫困患者(1563人次);省内省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次(5412人次)高于省外机构(3785人次)和省内市级及以下机构(389人次);按项目付费患者住院人次(8653人次)高于按病种付费(1002人次)。(2)白血病患儿住院费用主要由药品费(21.2%)、检验费(16.2%)、治疗费(11.8%)和材料费(9.7%)构成,其他费用比重突出(28.7%)。(3)参合白血病患儿次均住院费用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017年下降为6703.1元;非贫困患儿次均费用(7376.3元)高于贫困患儿(6133.6元),省外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8331.9元)高于省级(6492.5元)和市级及以下机构(4895.1元),按病种付费次均费用(14300.5元)高于按项目付费(6664.4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白血病患儿次均补偿费用和补偿比例呈现波动上升变化趋势,2017年次均补偿费用提高至4372.2元,次均补偿比例提高至65.2%;贫困患者次均补偿补偿费用(5174.6元)和补偿比例(84.4%)均显著高于非贫困患者,省外机构次均补偿费用(4163.5元)高于省内,省级机构补偿比例(69.2%)高于市级及以下机构(55.9%)和省外机构(51.2%),按病种付费次均补偿费用(13040.87元)和补偿比例(91.2%)显著高于按项目付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住院费用影响因素根据其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付费方式、省级医疗机构、市级医疗机构、皖北地区、年龄、皖中地区、家庭经济状况和性别。结论:(1)白血病患儿住院服务利用大幅增加,医疗需求不断释放;(2)就医选择发生改变,逐渐由省外流向省内,主要集中在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市级及以下机构白血病就医吸引力有限;(3)白血病患儿疾病经济负担有所缓解,但疾病经济负担仍较重,付费方式、医疗机构级别是白血病住院费用重要影响因素;(4)药品费、检验费、治疗费和材料费是白血病住院费用的主体;(5)贫困患者住院经济负担低于普通患者,住院需求得到很大程度释放,健康扶贫效果显著;(6)大病保障降费效果明显,但覆盖面有待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