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及侧支循环特点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临床研究发现,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等生化指标异常有关。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推测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可能与相关危险因素、生化指标及侧支循环的建立程度有关。本研究旨在以目前已有研究报道的与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的危险因素及生化指标为基础,筛选符合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及侧支循环特点,以期通过对可控因素的一级及二级预防,减少、延缓或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方法: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确诊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行DSA检查时的NIHSS评分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为无神经功能缺损组、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和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收集:(1)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临床资料;(2)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等生化指标;(3)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部位、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及程度等脑血管因素。对比分析各组间上述因素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应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出影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分析由SPSS 26.0软件完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最终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210例,无神经功能缺损组93例;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66例;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51例。其中男性161例,女性49例,男:女=3.29:1;平均年龄57.9±9.68岁。对一般临床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入院时收缩压(P=0.021)和2型糖尿病史(P=0.039)在三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性别(P=0.609)、年龄(P=0.505)、脑血管病史(P=0.422)、高血压病史(P=0.150)、入院时收缩压(P=0.594)、房颤病史(P=0.365)、缺血性心脏病史(P=0.293)、吸烟未戒(P=0.901)、吸烟已戒(P=0.985)、不吸烟(P=0.935)、平均每日吸烟数(P=0.675)、吸烟时长(P=0.984)、吸烟指数(P=0.841)、饮酒未戒(P=0.849)、饮酒已戒(P=0.711)、不饮酒(P=0.980)、平均每日饮酒量(P=0.308)、饮酒时长(P=0.478)、饮酒指数(P=0.298)在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对生化指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P=0.049)、载脂蛋白B(P=0.012)、载脂蛋白B/A1比值(P=0.047)、空腹血糖(P=0.000)、血清肌酐(P=0.009)在三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白细胞(P=0.271)、中性粒细胞(P=0.065)、淋巴细胞(P=0.114)、红细胞(P=0.864)、血小板计数(P=0.480)、血红蛋白(P=0.427)、红细胞比容(P=0.411)、血浆纤维蛋白原(P=0.348)、甘油三酯(P=0.322)、总胆固醇(P=0.81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53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788)、载脂蛋白A1(P=0.581)、同型半胱氨酸(P=0.999)、尿酸(P=0.804)、糖化血红蛋白(P=0.087)、血尿素氮(P=0.145)在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部位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病变部位在各神经功能缺损组中以C1段最多见,其次为C6、C7段,其他部位为起始狭窄部位者少见。C1段在各组的发生率分别为无神经功能缺损组76.3%、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71.2%、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84.3%;C6段在各组的发生率分别为无神经功能缺损组4.3%、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16.7%、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5.9%;C7段在各组的发生率分别为无神经功能缺损组15.1%、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7.6%、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5.9%。(2)C6段重度狭窄或闭塞(P=0.017)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段病变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对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及程度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各种侧支循环类型在无神经功能缺损组中的开放率从高到低为前交通动脉(59.1%)、后交通动脉(51.6%)、软脑膜血管吻合(36.6%)、眼动脉(12.9%);在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中的开放率从高到低为前交通动脉(63.6%)、后交通动脉(54.5%)、软脑膜血管吻合(45.5%)、眼动脉(15.2%);在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中的开放率从高到低为前交通动脉(54.9%)、软脑膜血管吻合(49.0%)、后交通动脉(41.2%)、眼动脉(31.4%)。(2)各种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在无神经功能缺损组中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为初级侧支循环(38.7%)、初级+次级侧支循环(37.6%)、无侧支循环(18.3%)、次级侧支循环(5.4%);在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中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为初级+次级侧支循环(42.4%)、初级侧支循环(40.9%)、无侧支循环(9.1%)、次级侧支循环(7.6%);在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中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为初级+次级侧支循环(47.1%)、初级侧支循环(21.6%)、无侧支循环(21.6%)、次级侧支循环(9.8%)。(3)三组侧支循环开放数的中位数均为2,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6)。(4)眼动脉开放(P=0.017)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因素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对三组间在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部位、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及程度方面比较后差异有显著性的因素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1)在无神经功能缺损组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的比较中,空腹血糖(P=0.021)、2型糖尿病史(P=0.011)、颈内动脉C6段重度狭窄或闭塞(P=0.00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无神经功能缺损组与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的比较中,入院时收缩压(P=0.02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P=0.049)、空腹血糖(P=0.000)、血清肌酐(P=0.007)、眼动脉开放率(P=0.00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与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的比较中,载脂蛋白B(P=0.010)、载脂蛋白B/A1比值(P=0.045)、眼动脉开放率(P=0.03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与无神经功能缺损组比较,颈内动脉C6段重度狭窄或闭塞(OR=4.765,P=0.015)的患者更易发生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与无神经功能缺损组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OR=1.414,P=0.007)、空腹血糖(OR=1.370,P=0.006)为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肌酐(OR=0.972,P=0.039)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1、颈内动脉C6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更易发生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空腹血糖是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肌酐是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独立保护因素,入院时收缩压、2型糖尿病史、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B/A1比值、眼动脉开放与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早期干预及治疗可控因素,特别是独立危险因素,有利于减少、延缓或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2、初级侧支循环的开放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防止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次级侧支循环的开放是侧支循环开放不良的标志,是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的不良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为诊断血管狭窄的确诊标准,制定出TCD在诊断不同程度MCA狭窄的血流速度的最佳临界值,探讨评估血管狭窄的其他指标。方法:收集于2019年6月1日-2020年11月30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有症状住院患者,完善TCD与DSA检查者。根据DSA血管狭窄程度将分为五组,分别为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闭塞组。收集双侧MCA、MCA狭窄远端
研究背景:癫痫是以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短暂脑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目前服用抗癫痫药物仍是治疗癫痫患者的主要方法,现有的口服、静脉注射、直肠给药等方式对于癫痫急性发作不定时、不定场所等特点仍无法做到及时治疗,因此新的给药方式的研究十分必要。近年来,鼻腔给药方式因鼻腔特有的生理解剖结构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对于抗癫痫药物能否通过鼻腔给药入脑,对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海马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仍需进
期刊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指导治疗,以提高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3年01月至2019年10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首次行CAPD治疗并持续至少3个月以上的ESRD患者,符
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有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及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两种类型,高发病率与死亡率是其特点。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40-100nm的膜囊泡,外泌体内有多种核酸,包括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
目的:回顾性分析10年前后SGA及LGA相对于AGA早产儿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变化原因,从而针对性防范孕母早产风险,避免早产发生及改善早产儿预后,即进行早产预测,早期处理,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和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所有住院早产儿且孕母及患儿病历资料完整且真实可信者,对以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患儿姓名、住院号、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学历、居
目的:1.回顾性分析免疫球蛋白和补体(IgG、IgM、IgA、C3、C4)与IgAN的临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以发病机制为出发点为IgAN的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2.回顾性分析IgAN牛津分型的危险因素,从临床表现角度为预测病理表现的严重程度提供新的标志物。方法:1.收集535例自2012年01月01日至2020年08月31日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术确诊为原发性IgAN患
研究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方法,然而术后无复流/慢血流(NR/CSF)现象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临床获益。近年来研究发现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rh Pro-UK)具有出血风险小、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成功率高的特点,但探究冠脉内靶向应用rh Pro-UK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有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高血栓负荷S
目的:目前,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种机制可能参与ADHD的发病过程。有研究报道,氧化应激、氧化损伤可能与其发病有关,ADHD患者存在氧化–抗氧化状态的失衡。同时,关于ADHD儿童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的变化,文献报道存在不同的观点,从抗氧化剂角度观察ADHD
目的:肺超声(Lung Ultrasound,LUS)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次肺超声评分(Lung Ultrasound Score,LUSsc)在预测呼吸困难早产儿入院后24小时内呼吸支持模式中的价值,帮助临床医生快速、准确、合理地选择呼吸支持模式。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07月至2020年07月因呼吸困难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