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家庭婚姻结构与婚姻关系呈现多样化,青年群体的婚恋观以及婚姻中男女角色定位观念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单亲家庭子女、孤儿、婚姻暴力家庭中的子女等此类群体纷纷涌现。家庭结构与家庭环境的变化,对子女的学习生活与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儿童厌学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儿童厌学问题不仅关乎到儿童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未来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因此,本研究借助社会工作中BPS(bio-psycho-social)即生理-心理-社会的独特视角,对儿童的厌学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选取了武汉市W区L小学的一名12岁离异家庭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与观察法,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系统出发分析研究对象产生厌学问题的原因。研究发现,案主的社会(家庭、学校、社交)系统中,尤其是家庭环境的变化,对案主的学习造成了的不良影响。根据埃里克森人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案主处在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对父母婚姻变化的认知尚不成熟,对家庭环境的变化不适应,使得案主在情感与认知上产生一定的偏差,因而在案主以学习为主的学龄期产生一系列厌学问题,主要体现在案主对学习存在错误认知,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排斥与焦虑情绪,同时伴随着一系列不良的行为习惯。针对案主存在的一系列厌学问题,本研究在BPS模式的指导下,从生理、心理、社会系统三个层面对案主厌学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与介入。运用认知行为理论中的具体技术,通过强化、放松训练纠正案主自身的厌学问题;通过访谈介入案主的家庭、学校系统,以小组活动调动案主的社交系统,为案主构建一个积极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以此来探索BPS视角下个案工作对离异家庭儿童厌学问题的介入效果与不足,在理论和实践上为社会工作本土化提供参考与建议。